2013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熱門技術
科學排行榜
作者:楊孝文
1.納米孔基因排序
2008年,DNA發現人之一詹姆斯·沃森的完整基因組排序用了4個月時間完成,耗資接近150萬美元。現在,商業化的納米孔基因排序技術已經近在眼前。借助於這項技術,完成排序隻需要短短15分鍾。這項技術是將數台測序機結合在一起。每一台測序機讓一段DNA穿過一個直徑1納米的小孔,同時監測電流變化,用於揭示4個DNA堿基中哪一個穿過這個微孔。
2.認知無線電裝置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每年的數據傳輸量都會增加一倍,使得無線電頻道越發擁擠。一種解決之道是采用認知無線電裝置。這種裝置的信號可在頻段之間自動跳轉,能夠在不到一秒鍾的時間內尋找到可用頻段。美國羅格斯大學研製的一個認知無線電裝置原型能在不到50微秒內切換到一個新頻段。借助於在AM、FM、電視和手機頻段之間不斷跳轉,其數據傳輸量可達到家用無線網絡的8倍。
3.協同機器人
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善於“單幹”,幫助人類完成組裝、焊接等工作。新一代機器人將與人類密切合作,在放大人的能力的同時彌補人的缺陷。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國家機器人計劃”一年投入5000萬美元研製協同機器人。它們將能夠代替宇航員,探索人類無法前往的環境惡劣地帶;能夠讓老人在家裏接受醫療看護,甚至接受手術;能夠驅逐牲畜身上的寄生蟲,感知果實是否成熟……
4.定向Tweet
在Twitter上,各大品牌都希望他們的宣傳性Tweet隻展示給特定的人群。他們可以根據用戶發布的內容對其進行消費類型分類,同時參考位置、平台和時間等因素。通過這種方式,企業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廣告宣傳,將廣告展示給他們的潛在消費者。
5.即插即用衛星
立方體衛星是一種微型衛星,長約10厘米,重量不到1.4千克。這種衛星的製造過程非常簡單,業餘愛好者甚至中學生都能勝任。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即插即用的方式,通過采用標準化的組件和通訊語言,能夠應用於總重量達到450千克的衛星群。目前,諾斯魯普-格魯曼公司已經將這種方式應用於模塊化太空飛行器(MSV)。MSV允許軍方指揮官訂購定製的戰術衛星,短短幾周內便可到貨。第一個MSV將於今年發射升空。
6.IGZO顯示器
為了獲得更高的顯示器分辨率,電腦和移動設備製造商需要放棄傳統的矽材料。通過用半導體銦镓鋅氧化物(IGZO)取代LCD顯示器使用的矽,製造商能夠縮小像素的尺寸,進而增加屏幕的分辨率。此外,采用這種半導體可以節省耗電量。目前,夏普公司已開始生產第一代IGZO顯示器,產量將在2013年大幅提高。
7.共晶炸藥
軍方工程師從製藥業獲得啟發,利用共結晶研製一種新型炸藥。這種方式是將兩種性質不同的材料結合成一個單一的共晶體,兼具兩種材料最出色的特性。目前,美國一支研究小組成功讓標準的軍用炸藥HMX與威力大、同時較為危險的不穩定炸藥CL-20進行共結晶。研製出的新型炸藥的起爆時速比HMX快360千米,產生更大的爆炸威力。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新型炸藥的穩定性與HMX不相上下。
8.單板計算機
單板計算機是一種信用卡大小的計算機,使用一塊電路板製造,造價隻有25美元,采用Linux操作係統,能夠與電視或者鍵盤相連,播放高清視頻,運行文字處理軟件和各種遊戲。研究的資助者希望借助這種微型電腦將科技普及到全世界的學校。
9.感應充電
感應充電技術並不複雜,一個線圈內的電流產生電磁場,促使附近另一個線圈產生電壓,人們無需通過電線便可為電池充電。感應充電也並不是一項新技術,早在2009年,感應充電器就已問世。2013年,這項充電技術將開始普及。英菲尼迪汽車公司計劃在2014年推出一款車型,利用安裝在停車場地下的線圈充電。除了汽車外,一些消費性電子產品也開始采用這項技術。
10.太空籬笆
2009年發生的美俄衛星相撞事故提醒人們,太空疆域也變得越發擁擠。今年9月,位於太平洋北部誇賈林島的耗資35億美元的“太空籬笆”網絡第一個雷達站將開始建造。“太空籬笆”網絡利用高頻雷達探測太空中的物體,能夠發現1900千米外小到壘球大小的物體。此外,這一網絡還能進行“非線索化追蹤”,即追蹤尚未登記入冊的物體。“太空籬笆”網絡將於2017年投入使用。
【責任編輯】龐 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