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控製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
財會探索
作者:黃啟富
【摘要】受傳統體製和理念的製約影響,雖然我國的現代企業管理製度不斷完善,但我國企業集團的發展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企業集團的財務控製的模式和其本質進行理論分析,探討企業財務控製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還有論述其模式選擇的主要原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管理,發揮企業財務控製模式的規模效應,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企業集團 財務控製 模式 影響因素
企業集團的財務控製模式,是以集團的母公司為主體,在整個集團內掌控企業集團的資本流動鏈的標準式樣,以集團利益最大化的實現為目標。在企業集團的運作中,集團旗下的子公司的財務運行都是以母公司的財務控製模式為指導的。所以,在一個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中,選擇合適的財務控製模式對整個集團的財務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對於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也是我國各大企業麵臨的共同難點。
1.企業集團財務控製模式
企業的財務控製模式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和活動,是財務控製權在各層次的財務控製機構之間配置方式,也是為促進企業集團的利益而服務的。企業集團的財務控製的實質就是對企業財務資源的控製和對企業的利益相關的人員行為的管理。企業財務控製模式一般的企業財務控製體係有三種,包括集權模式、分權模式以及集權和分權相結合的模式。各種企業財務控製模式,一般是針對集團出現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兩種結構而言,具體分析如下。
1.1集權式財務模式
集權模式的出現,主要是對於企業集團的各種財務決策都掌控在母公司,旗下的各個子公司隻是按照總公司的財務政策和製度來管理自己的財務活動。這種財務控製模式的優劣較為明顯。優點在於,在總公司的統一管理和決策下,可以督促各個成員公司的活動行為,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集團整體的政策目標的實現;在企業集團的多項資源的利用上,發揮最集中、優勢的力量,從而更好的完成企業集團的全局目標。而且,在母公司財務管理的指導下,便於統一的資金調配,降低子公司的經營和財務風險。
但是,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權力過於集中,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企業集團的財務權很集中,這就要求企業的高層決策機構具有非凡的能力和素質,高效地應對公司的各個方麵的問題,彙集和掌握各個部門的信息資料,在重大決策中,才能避免以偏概全的錯誤論斷和決策;母公司的財務控製權過於集中,在子公司的財務運作和活動中,難免會遇到財務收支的瓶頸,很容易使子公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受打擊;由於財務權集中母公司的高層中,信息的彙報不及時可能延誤決策的時機,跟不上市場的節奏,缺乏應變的能力。
1.2分權的財務控製模式
分權的財務控製模式正好與集權的模式相反,分權的財務控製模式一般將財務的管理和決策權下放,使子公司都有權利管理自己的財務工作。隻在特別大型的關乎整個公司利益的財務活動需要上報母公司進行審批。所以,在分權財務控製模式中,子公司的一般財務決策行為都不會受到母公司的幹預,隻是進行一定的監督和指導而已。
對於分權的財務控製來說,可以為企業集團的高層騰出一定的精力和時間應對更最要的決策,而且,將權力下放到各個子公司中,可以充分調動各分企業單位的成員工作的主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將企業的財務決策周期縮短,並且提高了針對性,所以決策的效率很高。但是,將財務的權力下放,不利於整個企業集團的目標的定位,容易導致內部競爭,子公司的自由發揮缺乏對全局的考慮;子公司的管理者存在很大的選擇和道德風險。
1.3集權和分權相結合的財務控製模式
我們知道,絕對的集權和分權是不可能共存的。在綜合考慮了集權和分權的財務控製模式的優缺點後,我們可以采取將集權和分權相結合的模式,形成母公司的指導下進行分散控製的模式,將資金的籌集、運作和回收進行一體化融合,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形成多層次的自上而下的控製模式。針對於我國企業集團的運作模式,我國的企業集團的財務控製管理中,以企業的母公司的財務控製為主體,對集團的財務管理起決策作用。雖然母公司對財務進行直接掌控,但各分工的部門在法律上可以實行自主經營,一些財務活動可以在企業財務部門的規定之內進行自我決策,將財務預算上報母公司進行審查、批準就行了。對於這種企業集團的財務控製模式,要求母公司更高的戰略措施、業務規劃以及考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