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全程形成性考試模式的探索
高教研究
作者:王秋令
【摘要】《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實踐性較強,評價體係要改變傳統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內容的側重點要放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形式上要注重過程考試,這樣才能符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 形成性考核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與傳統考試模式的錯位要求新型的考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就是摒棄以往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轉變成現代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要求相應的考核模式也要進行改動。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一直都是應試教育,學生課程考核成績由期末考試“一錘定音”。這種忽視形成性評價、注重終結性評價的做法,表現為教師為了考而教,學生為了考而學,進而導致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後全忘記”的惡性循環。這種評價體係考查的是人腦儲備知識的能力,而不是人腦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特點要求摒棄傳統考核模式建立新型考試模式
《市場調查與預測》這門課程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為客體,以工商企業為主體,研究與闡述市場調查與預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為企業在作重大決策時提供強有力的依據。本課程的重點包括市場調查總體方案的設計、具體的調查方法的運用、調查表和調查問卷的設計。難點是市場預測中的某些定量預測方法。是一門實用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是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該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深入實際,調查分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本身的特點及培養目標與傳統考試模式之間存在著矛盾。主要體現在:
(一)考試目的模糊
對於《市場調查與預測》這門課程主要要求學生除掌握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的基本理論和常用的方法和技術外,要具有分析市場問題以及從事市場調查研究、預測市場的實際工作能力。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考試的導向性作用認識模糊,結果教師批改試卷隻是為了評價學生的成績,學生學習也隻是為了考試,考試目的很是模糊,學生就業後所需各種實際能力並沒有培養出來。
(二)考試內容的片麵
受傳統考試目的的影響,《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考試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於書本(教材)知識或筆記內容本身,考試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測試,對記憶能力和共性知識考核較多,忽視對學生知識運用、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考核,這種以測量學生“知識接受度”為主要內容的考試,不但沒有起到促進學生智能發展和激勵學生主動研習的作用,反而加速了學生消極應付考試和瞬時遺忘的進程。
(三)考試方式的單調
目前《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考試形式主要還是以閉卷考試為主,較多的采用筆試方式,考察的內容是一些基本理論,技能操作、實踐能力考查少。這種單一的考試形式雖然操作簡單,便於管理,但知識覆蓋麵窄,考察代表性差,難以客觀、全麵地評價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