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廣東省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1 / 2)

論廣東省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

高教研究

作者:曹麗琴

【摘要】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校企合作,培養出了“理論+實踐”型人才,改變了以往高職院校學生隻是在校學習兩年的培養模式。近些年來,廣東省高職院校開展“2+1”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本文將對廣東省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係統地論述,希望能對高職院校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 2+1 人才培養模式

這些年來,廣東省高職院校伴隨著廣東省經濟的發展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廣東省各高職院在準確定位的同時,建立起了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比如廣東白雲學院、廣州鬆田職業技術學院早已經實施了“2+1”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2+1”人才培養模式究竟有怎樣的優勢,在推廣“2+1”人才培養模式的時候應該注意怎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然引起了實務界和理論界的重視。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係統地論述,以期為促進廣東省高職院校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一、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的含義

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指的是高職院校學生前兩年在校學習,第三年到與專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進行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校企合作,培養出了“理論+實踐”型人才,改變了以往高職院校學生隻是在校學習兩年的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學校打下了兩年專業基本知識的基礎,使學生掌握咯基本發展能力,最後一年的頂崗實習,使學生在畢業前就與社會完全接軌,避免了學生畢業時毫無工作經驗的尷尬,實現了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二、“2+1”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

“2+1”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非常多的優勢,下麵筆者將對其進行一一闡述:

首先,將學生實習實踐和職業培訓作為教學計劃的一部分,其不僅可以幫助部分高職院校解決因資金短缺而無法為學生製定和實施實驗實訓計劃的困難,而且還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真正掌握與自身專業相關的最新知識,有利於學生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實驗實訓作為衡量高校辦學能力和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因素,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部分院校由於自身資金短缺,其很難使得學校實驗實訓與企業生產技術要求相協調,隻能是購買一些廉價且過時的設備來進行實驗實訓,這並不能真正達到實驗實訓的目的;甚至有某些院校還直接采取應付式的手段,設定一些依附老設備但毫無實際價值的實驗實訓項目。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技術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即使高投入引進高新設備,但幾年之後也還是會麵臨淘汰和落後的局麵。然而在“2+1”的模式中,既可以解決學生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學校的問題,能夠實現一舉多得。對學生而言,有一年的時間在企業進行實習,接觸的是新設備,獲得的是新知識和新技能,在實習過程中不僅能真正掌握實操能力,而還能積累有效的工作經驗,這對於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有著直接地影響。對於學校而言,這種模式可以節約實驗實訓所要投入的資金,並且其還可以將這些資金投入到其他基礎課程的建設上,從而有利於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

其次,傳統保守的“校企合作”並不能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對於學生來說,短暫的一個月企業實習就像是霧裏觀花,並不能使其真正掌握職業技能;而對於企業來說,是既費時又費力,並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然而在“2+1”的模式中,學生有足夠多的時間來學習企業知識和掌握職業技能,有利於其完成“學生——職業人員”的角色轉換;與此同時,企業也有充足的時間來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技能培訓和職業規劃,使其深化對企業的認識,並為企業創造一定的價值。除此之外,這也大大增加了企業對人才的培養和吸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