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1 / 2)

淺談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

高教研究

作者:羅玉敏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在職校得到積極倡導和使用,行為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思想,在會計課程教學中有著普遍的應用,可以達到強化學生主體、依托任務訓練、突出能力目標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行為導向 教學法 會計教學

會計學是一門集理論性、實踐性於一體,且內容十分複雜的學科,對於學生來說,其專業課內容顯得深奧、難於理解。事實證明傳統的會計教學方法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企業發展的需要。如何使會計專業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其專業能力已成為新時期會計教育的目標之一。行為導向教學法正是一種適應新時代會計教育的教學方法,合理、適當地在會計教學中使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可以達到強化學生主體、依托任務訓練、突出能力目標的教學效果。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

行為導向教學法源於德國的“雙元製”教學,是世界上公認的一種先進職業教育方法。該方法倡導“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對行為的引導,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關鍵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在“工作”中學習。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主要內容包括:大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引導法、興趣小組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實踐證明,在會計教學中適當地應用這些方法,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會計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

(一)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煉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學的目的不是把學生培養成隻會解釋問題的“理論高手”,而是要培養學生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高手”,解決“幹什麼”,“怎麼幹”和“為什麼這樣幹”的問題。會計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會計理論知識學的不錯,但在麵對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時,卻不知道哪種處理方式才是正確的選擇。例如,就貨幣資金管理和控製這一內容進行教學,如果單單抽象的從理論上對貨幣資金管理原則、方法進行枯燥無味的闡述,學生很難理解,其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若教師能就這一內容選取某一實際發生的案例,引導學生從案例分析中總結出錢賬分管、相互牽製的原則,這樣學生既容易理解,又記憶深刻,達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案例分析法的精髓不在於學生強記所學內容,而是迫使學生開動腦筋,通過案例分析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其職業判斷能力和素質。這是一種授人以漁的教學模式,因此,案例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正因為這樣,案例的選擇就成了案例分析法最關鍵的環節。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必須事先查閱大量的資料,掌握一係列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貼近經濟生活實際的會計案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整理、篩選。篩選會計案例要立足於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立足於發揮學生各自特長,立足於學生判斷能力培養,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其真實性、典型性、趣味性、針對性和合理性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