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激勵和培養兒童的音樂悟性和想像力(1 / 2)

激勵和培養兒童的音樂悟性和想像力

教研探索

作者:斯日古楞

音樂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樂教育對幼兒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使人們獲得高尚的情感。音樂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維、發展語言、豐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進幼兒智慧發展;音樂有調節情緒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給幼兒增添興奮情緒的積極動力;音樂有審美功能,能給予幼兒美的享受,美的音樂能夠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治性情的熔爐,音樂改善人的性情,音樂帶走的是寂寞,不同的音樂所帶來的意境可以使你忘了所有,音樂拖出了人性本質裏的善良 對愛與被愛的向往 對社會的理解 對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感覺,幼兒學習音樂能增進幼兒認知、身體和社會性方麵的發展。清晰年齡劃分的幼兒歌曲能適合兒童發展水平的差異,激勵和培養兒童的音樂悟性和想像力比關注兒童音樂天賦的成長更為重要。

音樂活動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象及創造能力,如果教師能有意識運用它來培養、扶植、激發、鼓勵幼兒的想象、創造力,那麼幼兒就能獲益匪淺了。那麼怎樣在音樂教育中注重幼兒創新素質的培養呢?唱歌是音樂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唱歌教學工作中在發展幼兒唱歌能力的同時,還應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1. 創設創造性的環境,激發幼兒靈感

環境的創設包括兩方麵:心理環境和物質環境。首先,要創設寬鬆、自由、民主的心理環境。幼兒隻有在良好的師生互動中,在教師尊重、支持的情境中,在同伴間愉快合作交流中,才能願意拓展自己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潛力、激發創造靈感。如在組織打擊樂活動《鈴兒響叮當》中,教師不必規定每個幼兒應該選擇怎樣的樂器,可以讓幼兒相互討論、交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來做出選擇,這樣幼兒不僅願意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也十分樂意接受別人正確的觀點。其次,要創設適合幼兒發展的物質環境。如:在教室一角開辟專門的音樂區,準備一些鈐鼓、沙錘、三角鐵等打擊樂器。這些打擊樂器可以是幼兒自製的打擊樂器,在自由時間裏,幼兒可選擇樂器操作。利用自己製作的打擊樂器,為自己喜歡的歌曲伴奏會讓幼兒更加的開心,愉悅,這樣的環境有利於幼兒探索,豐富幼兒的樂感,從而激發幼兒創作的欲望與興趣,開發幼兒創新的潛能。

2.采用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激發幼兒創新意識

在韻律活動中啟發幼兒最初的創造意識,邊唱邊動是幼兒的特點,他們不但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來加以補充,如果歌詞是很具體的,並易於用動作來表現的話,中班的孩子由於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自己常能想出一些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如我們在唱《小汽車》一歌中的“笛笛笛”時,我們班的好多幼兒能用生活中常見的按喇叭的動作表示。還有一次,我們在唱“小星星亮晶晶”時,我班的一個小女孩馬上把手舉到了頭上方,五指一會合攏一會張開象征著星光閃爍的情景,誰也沒有教她這樣做過。在律動活動中,即興表演是幼兒重要的自我表達的活動,是培養幼兒音樂體驗和創造能力的極好形式。在活動中,我掌握啟發、誘導的技巧,用足夠的耐心,使幼兒進入狀態、引發興趣,最終讓幼兒用自發的、自然的情緒表現他們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如在律動《摘果子》活動中,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創編。有的幼兒要摘長在高處的蘋果,他就跳起來摘;有的幼兒要摘長在低處的蘋果,她就彎著腰摘;有的幼兒要摘另一棵樹上的蘋果,他就走過去摘;有的幼兒要摘的蘋果長得很結實,要使勁轉動兩下才能摘得下來;有的幼兒不小心把籃子裏的蘋果弄撒了,忙蹲下撿……幼兒通過自己的想象,促進了其自覺嚐試用不同方法、不同形式表達音樂作品的能力,有利於其發散思維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