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鼓勵教育在農村閱讀教學的重要性(1 / 2)

淺談鼓勵教育在農村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教研探索

作者:劉麗萍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的今天,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能迅速的順應曆史潮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語文教學變得有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和創造性。特別是從享受性閱讀、感悟性閱讀、理解性閱讀、鑒賞性閱讀和拓展性閱讀等方麵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等。但是,在教育資源落後的農村小學,閱讀教學成為語文老師最“頭疼”的一件事情。課堂進行地慢,教師教得累,學生學的苦。閱讀教學很難開展。農村小學的閱讀教學也就變的尤為迫切和有必要了。在重視閱讀能力培養的新課標指導下,農村的閱讀教學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且應轉變原來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 農村 閱讀教學 鼓勵

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一直堅決貫徹新課標對語文課堂的要求。讓學生放手去大量閱讀,讓學生學會閱讀,開學兩個月來我發現學生的閱讀水平是在進步的,但是農村小學教學資源的差異性決定了我們絕對不能急功近利,而應該把閱讀教學放在一個長期的過程中來進行,對學生的要求更不能要求過高,肯定學生點滴的進步比對學生提出不客觀的要求效果更明顯。

一、農村小學閱讀的現狀

《新課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語文學習最基本的方法和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隻有在不斷的反複閱讀中,我們才能真心領會語言文字所展示的思想內涵和所創造的文字魅力。

毋庸置疑,農村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不能跟城鎮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日而語,農村小學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學校,因為家庭原因、學校資源落後、學生素質較差等原因導致學校閱讀教學開展的沒有效果,學生閱讀能力較差,學生主體意識薄弱。

在筆者所教得二年級語文課堂上,閱讀教學成為教學環節中最難落實的一個,由於學生地語文基礎較差,把閱讀放手給學生幾乎不可能,那樣整個閱讀隻是流於形式,我們無法保障閱讀效果。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尋找一個什麼樣的閱讀課更適合我的學生。

二、造成農村小學閱讀困境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農村閱讀教學難開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背後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於農村大部分的家庭自身教育水平相對低下,所以幾乎隻有很少的家長意識到閱讀對孩子語文水平提高的重要性,普通認為語文教學應該是填鴨式的和題海戰術式的。

(二)課外讀物的缺少

由於農村經濟條件的限製,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中可供學生閱讀的課外教材嚴重缺乏,即使孩子們想讀書,有興趣閱讀,也由於課外閱讀圖書的缺少使課外閱讀成為紙上談兵,不切實際。我所在的學校就存在這種現象,每個班級中都建立了圖書角,可是每個圖書角都是空空而已,或者僅有基本孩子們作為交換閱讀的私有圖書,更不用上豐富的閱讀了。

(三)教師教育觀念落後

許多教師仍拘泥於“教參”教學課文時麵麵俱到,甚至把課文中的每句話都精講細嚼,費時費力無效果。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揮。

(四)學生表達自我的自信心缺失

閱讀教學中,需要學習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同時更需要學習主體真誠真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我們可以了解學生主體在閱讀中對文本的理解情況,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更多的閱讀,但是在偏遠的農村小學,由於自身環境等各個方麵的原因,學生天然的自卑感會把學生的閱讀興趣拒之門外,這也是學生不願意閱讀,不願意開口說地重要原因。

三、農村小學特色閱讀的運用

何為農村特色閱讀教學呢?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朗朗地讀書聲充滿語文課堂,學生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暢所欲言,在閱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同時又可以自由的閱讀,全身心的陶醉在其中,這就是特色的閱讀的核心思想。教師在具體地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地開展閱讀,既符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又對學生的閱讀水平有一個很大的提升,符合農村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這就是最好的閱讀教學。具體地,筆者從以下幾點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