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實現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1 / 2)

如何實現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

教研探索

作者:李洪啟

【摘要】高中物理難教、難學,一直是一個困擾著教師和學生的問題。當前就物理教學而言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給多少,學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大多物理生頭腦裏隻是老師“灌輸”的內容,離開老師,就不會學習了,那麼如何實現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呢!

【關鍵詞】物理課堂 有效教學 教學方法

一、教給學習方法,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

學生學習能力的構成,有四個要素。一是基礎知識,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觀察、思維、記憶、想象等心理內部活動的技能),四是學習方法。

過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隻重視前兩者,而忽視後兩者。因而出現高分低能的傾向,為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同時,又重視思維、記憶等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一)重視教給學生使用教材,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不會使用教材,一堂物理課往往是到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才打開書。教材不隻是教師教學用的材料,也是學生學習使用的材料,因此,教會學生使用教材也是培養學生自主的獨立的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我注意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課本中提供的學習方法,來理解概念與規律。通過實際的操作,盡量引導學生依據課本去動手、動口、動腦,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體現知識的形成和指導過程。對課本中設置的有問無答或結語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二)重視充分表露並訓練學生掌握學習的過程

應試教學造成講風過盛。物理課也照樣是以“講”代學生的“學”,實質上是以教師思維活動占有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從物理課來說,學習過程主要是思維過程,因此,物理課上重視把思維過程充分地表露出來,並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內容。

二、培養物理思維習慣,及時歸納、總結,建構知識板塊,實現有效學習

物理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因為歸納總結的過程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總整理,將所教的知識點聯係起來,建構成有機的物理知識板塊,從而讓學生在歸納知識總結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提高。

在上完一節課時,教師不再是單方麵進行小結、而是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從一節到一章、從一章到一個單元等,這樣到一個階段學習結束時,學生就能拿出一張物理知識結構圖,從而能夠較好的掌握高中物理主要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