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農村全科醫生培養途徑與模式(1 / 2)

淺析農村全科醫生培養途徑與模式

理論研究

作者:吳畏

【摘要】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前我國基層衛生院所能提供的醫療服務已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衛生需求。因此,發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特別是培養合格的基層全科醫生便成為當下我國基層衛生事業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試圖從目前我國全科醫生的培養必要性入手,分析農村全科醫生的培養途徑和模式,以期為解決當前農村全科醫生緊缺問題提供參考策略。

【關鍵詞】全科醫生 醫療衛生事業 培養機製

鄉鎮衛生院作為我國最基層的衛生醫療單位,為我國農村衛生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方麵,它極大地緩解了農村低收入群體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高了農村地區廣大人民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麵,鄉鎮衛生院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瓶頸和障礙。比如說,醫療衛生資源欠缺,不能提高醫療服務層次;國家醫療衛生事業政策導向不足等。但筆者認為,就當前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而言,亟待解決的還是農村醫療服務人員緊缺以及層次不夠的問題,人員問題不解決,投入再好的設備也無法發揮其功效。

一、農村全科醫生培養的必要性

(一)培養農村全科醫生是我國醫衛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表明,隨著社會對於醫療衛生水平需求的不斷提高,在所有的就診人群中,隻有大約50%左右的病人需要接受專科醫生的診療,而人群中的80%到90%以上的基本健康問題通過訓練有素的全科醫生即可獲得解決。而就目前我國全科醫生事業的發展狀況來看,我國城市地區已基本建立起以社區衛生所為基礎的全科醫生製度,而在廣大農村及老少邊窮地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仍然很低,當地仍然是以“赤腳醫生”和“萬金油”醫生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相對落後的醫療衛生隊伍。因此,在農村地區建立健全全科醫生製度迫在眉睫。

(二)培養全科醫生是降低居民醫療費用支付的需要

全科醫生的最主要就業崗位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主要人才,他們不僅在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內部提供門診服務,還能夠走進家庭,上門入戶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也就是說,居民除了在大醫院住院期間,其在住院前在家的日子,出院後回家康複期這兩頭,基本上由全科醫生負責。因此,全科醫生是“離居民最近的醫生”,也是最了解居民日常健康狀況的人。正因為如此,全科醫生可以幫助居民控製日常疾病,可以把居民留在基層。這樣,一方麵可以減少居民盲目的往大醫院湧入;另一方麵,也可以間接的控製居民的醫療費用支出,從而起到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作用。

(三)培養農村全科醫生是實現農村醫生自我價值的需要

在我國的廣大農村及邊遠地區,農村醫生由於受製於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落後的狀況,不能獲得有效且係統的職業培訓,他們的主要醫療知識不是來源於係統化的醫學高等教育,而是憑借日常的經驗積累。這就導致他們的醫技普遍不高,在麵對複雜的病症時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另一方麵,救死扶傷的醫學理念也是每一個農村醫務人員所追求的職業理想,這種理想與現實間的巨大差距常常使得他們的內心世界極其苦悶。因此,為農村醫生提供一種係統化和標準化的職業技能獲得機製和職業晉升途徑是幫助他們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