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風格性
體育與藝術
作者:程騫
【摘要】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經曆了幾個階段才漸漸發展到溶科學性、民族性、文化性、藝術性、時代性綜合體現的階段。但在此基礎上,風格性的把握更顯得日益重要。本文從如何把握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風格性進行簡要探討,即要準確把握不同作品的風格和演唱上風格的調整。
【關鍵詞】民族聲樂 聲樂作品 聲樂演唱 風格化
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經曆了這樣幾個階段,首先是從以王昆老師為代表的有嗓子階段,再到郭蘭英老師的揉戲曲階段,再到逐漸融入了科學的演唱方法的李穀一老師階段,最後到科學性、民族性、文化性、藝術性、時代性綜合體現階段,也就是現如今廣受大眾歡迎的民族唱法,即以彭麗媛、宋祖英等歌唱家為代表的階段。這也說明了一個成功的歌者一定是掌握了科學方法、符合中國大眾的需求、民族情感的,從而樹立了自己的在民族聲樂上的演唱風格。
中國民族聲樂的風格可以簡要的劃分為區域性風格,地域性風格,戲曲說唱風格和現代民族唱法審美下的風格四種類型,而其形成因素則包括了:文化背景,生活習俗,生活環境和審美情趣等等,以及中國民族聲樂的民族特征,社會特征和時代特征。中國民族聲樂風格體現在共性風格和個性風格上,共性風格反應個性風格的一般特征。而個性風格是一個多元體係,每一種風格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
一、首先是作品的風格
在唱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歌曲的時候,這個味道需要更準確的把握。比如中國的民歌根據民族、地域等差別就產生了不同風格特色的音樂,人們在民歌裏直接生動的反映了自己的生活習俗、語言特點、曆史文化影響等等,比如牧歌、山歌、號子、戲曲、曲藝等等基礎上建立的,要求歌者拿到作品時首先就要深刻的分析作品的背景,內涵,想表達的內在情感等,給作品定位,了解最前沿的文化,及時跟詞曲作者溝通,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以便補充自己對作品欠缺的理解,才能給歌曲進行二度創作,完整地表現歌曲的風格。這種風格的不同表現也是體現在多方麵的。比如青年歌唱家王麗達在第十二屆青年歌手大賽上演唱的歌曲《黃河漁娘》,歌詞創作上就有著獨特的感情基調,就像一首豪放詞,背景是宏大而又激情澎湃的,但是表達的感情確是真實、深厚、濃重的;外表是剛毅豁達堅毅的,但心境卻是溫柔純淨,熱愛生活,渴望愛情的。作曲的背景則是氣勢上顯示出了更有生機的霸氣,也更好的烘托了對漁娘艱苦生活環境和內心的無比柔情,也借鑒了大量豫劇表演的因素,能否唱出豫劇的味道是這首歌曲成敗的關鍵,事實證明,王麗達的演唱體現出了黃河漁娘的優秀品質和東方女人的淳樸,達到了該有的藝術效果。王麗達最終也因為此曲獲得了第十四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民族組的金獎。因此也說明歌手在選歌,特別是比賽時要注重歌曲地域性風格,揚長避短。
二、其次是演唱風格上不同的歌曲聲音要做適當的調整
歌唱的風格性除了對作品風格的把握外,在演唱風格上也要根據作品做適當調整,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得表達出歌曲內在感情。比如,在現場聆聽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馬秋華的聲樂講座時,馬老師說,中國美聲一定要帶有民族情感去演唱,跟演唱外國歌曲不一樣,要做適當調整,特別是美聲演唱更強調聲音,強調個性的演唱,隨後就親身示範演唱了歌曲《我愛你中國》,在演唱這首中國的美聲歌曲時,要求聲音腔體要收一點,另加水平線,色彩線,這樣才符合中國人的情感,才更親切、更人物。同時指出了中國歌是考驗美聲者的思考性,也是中國對美聲教育的改革。之後馬老師又示範了演唱了歌曲《我的祖國》,分別用了兩種不同的狀態,之前一遍,共鳴用的太長,也缺少親切感,之後一遍聲音靠前了,感覺,水平線抬起來了,感情傳遞更深了。再比如新疆民歌《瑪依拉》在演唱上聲音則要圓滑、熱烈、活潑,這些都告訴我們對待不同的作品一定演唱要有定位,風格不同,發聲也要進行適當的調整,音色要富於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發聲位置,色彩,切忌學院派一勞永逸和演唱克隆,唱什麼歌都一個樣,就是“不怕同唱一首歌,就怕唱成一個樣”,比如有的歌手成名之後就有很多歌手們模仿他們的演唱模式和演唱風格,形成了民族歌壇“風格單一、千人一麵”的尷尬局麵,這就再次說明了民族聲樂演唱時風格性的重要。
溫家寶總理說過:中國不缺專家,缺大家。現如今各種藝術院校大力培育著歌唱人才,電視媒體等宣傳平台也給歌手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機會。可是俗話說得好:事業要熱愛才能成功!作為歌手平時要苦練基本功,在掌握科學的演唱方法時要極大限度地發揚自身的風格性,才能成為受大家歡迎的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