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春季篇(1)(1 / 3)

早春時節,天氣還比較寒冷,人體為了抗寒,所以春季飲食一定要注重養陽。陽,即人體的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外界六淫之氣的侵襲。春季宜多食甜、少食酸。同時要多食蔬菜,增加人體所需營養,從而抵抗各種疾病的侵襲。

春季食療總綱

食療總則

高熱量、高蛋白

早春時節,氣候還比較寒冷,人體為了抗寒,就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人體最基本的體溫。所以,早春時節的營養構成,應該以高熱量食物為主。所以,春季的飲食應該遵循高熱量、高蛋白的原則。

在春季的日常飲食生活中,除了穀類製品以外,應該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可以及時補充能量。寒冷的刺激,可以使人體內的蛋白質加速分解,使人體抵抗力降低而導致生病。因而,早春期間,還需要補充優質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類、蝦、肉類以及豆製品等。在這些食品中含有許多的蛋氨酸,它具有增加人體耐寒力的功能。

抗病毒

春季是氣候變暖的季節,溫差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入人體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在飲食上應當遵循抗病毒原則。

在春季日常飲食中,一方麵要注意攝取足量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柑橘、紅棗等新鮮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而胡蘿卜、南瓜等黃綠色蔬菜,則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絨毛及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可抵抗各種疾病的侵襲。另一方麵要注意食用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這類食物主要有蛋黃、豆類等。

清平為主

春季氣候變化無常,是最容易使人患上感冒的時節。外感風寒,可使人舊病複發,甚至還可以誘發新的疾病。所以,中醫學認為,春季進補應以疏散輕鬆之品為宜,而忌厚味、滋膩之品,宜選用有豐富營養和發散作用的食物與藥物,起到養生和預防的作用。一般的人,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要更加注意選擇平補、清補的飲食。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平補的飲食,特別適合正常人或病人食用。而且,適合用於平補飲食的食物很多。例如:小麥、蕎麥、薏米、玉米等穀類;豆漿、豆腐、赤豆、扁豆等豆類以及橘子、金橘等水果類。有條件的還可選吃芝麻、蜂蜜、山藥、核桃、大棗、蓮子、蘑菇、銀耳還有各種海產品和蛋類等。這些食品以甘平為主,不寒不熱,不膩不燥,是性平和緩的補品,普通人以及慢性病患者長期選用,不僅可以增強體質,而且長期進行食用,也不會出現補之不當的偏差。對於陽虛、陰虛、血虛、氣虛的病人來說,對症適量食用也會取得明顯的療效。

清補的飲食是指性涼的食物,例如:甘蔗汁、薺菜、幹品百合、螺、鴨、肉、苦瓜、紫菜、海帶、海蜇、綠豆等。一方麵,這些食物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用於身體虛弱、胃弱、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也就是不受補的人;另外,這類補品還有一定的清熱作用,適用於陰虛不足或氣陰二虛,兼有口幹舌燥、體質消瘦、怕熱煩躁、低熱不隱的患者。一般的肢冷畏寒、大便溏泄、小便清長並兼有陽虛征象的患者則忌食用。

養肝為先

第一,以髒補髒,雞肝為佳。雞肝味甘而性溫,具有補血養肝的功能,且比其他動物肝髒補肝的作用都強,而且可暖胃。具體的用法為:新鮮雞肝3個,大米100克,同煮為粥服食。最適合用於治療老年人飲食不佳,肝血不足,眼睛幹澀以及流淚等病症。除此之外,老年人如有肢體麻木者,也可以用雞肝5個,天麻20克,一起蒸來服用,每日食用一次,連續服用半個月,便可見成效。

第二,補肝血,食鴨血。鴨血性平,且營養豐富。肝主藏血,以血補血,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取鴨血、鯽魚、白米各100克煮粥服食,具有養肝血的作用,還可以治貧血。同時,它也是肝病患者保肝食品之一。

第三,舒肝養血,菠菜為較佳選擇。菠菜,是春天的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功用。對肝氣不順並發胃病的輔助治療有很好的療效。

不宜大補

依據春季陽氣升發,胃腸積滯較重,肝陽易亢以及春溫易發的季節特點,春季養生,陽氣應以生發為順,如果大補,必令肝鬱氣滯引起陽氣升發而受阻,從而導致肝氣鬱結。所以,春季飲食忌大補。

適宜食品

春季宜吃甜食

春季,是萬物複蘇的季節,人的精神特別飽滿。從養生的角度講,應適當增加甜味食物的攝入量。古代養生名著《攝生消息論》指出:“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是肝旺之時,肝氣旺,會影響到脾,多吃點甜食,則可以加強脾的功能,以幫助抗禦肝氣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