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唐六典》記載:當時不管是民間還是宮廷都有夏令食槐葉冷麵的習俗。屆時,上朝的文武官員,都可得到由“太宮”供應的槐葉冷麵。據說食用槐葉冷淘麵,有祛除“霍亂煩悶,腸風痔瘡”之功效,是當時夏令的保健食品。杜甫在《槐葉冷淘》詩中讚道:“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麵來市近,汁滓宛相敷。入鼎資過煮,加餐愁欲無。……碧鮮俱上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如雪,勸人投此珠。”不難看出當時人們對槐葉冷淘麵的喜愛之情。
槐花性味苦、涼,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能,是中醫治療便血、尿血、衄血、痔瘡以及瘡毒癰疽的常用藥。經常煎飲代茶,還可明目,益氣延年,須發不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扁鵲的一個方劑說:“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去皮,納新瓶中,封口二七日,初服一枚,再服二枚,日加一枚。至十日,又從一枚起,終而複始,令人夜讀書,延年益氣力,大良”。
唐·姚思廉《梁書》上也有:“庚肩吾常服槐實,年七十餘,發鬢皆黑。目看細字”。說明槐角還是延年益壽烏發美容之品。祖國醫學認為槐角、槐花可以滋腎清火,滋潤腎髒而不使其津枯。中成藥中的“槐角丸”,便是以槐角為主藥,佐以枳殼、當歸、地榆等藥配製而成,專門用以治療腸風下血,痔瘡出血。槐花、槐角中含有微量元素,它們可以保持毛細血管的正常抵抗力,還可使出血毛細血管恢複正常彈性,從而減少或阻止出血。另外動物實驗也可證明,槐花有降低血脂、膽固醇和消炎等功效。《東北藥物誌》上說,槐花可治療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成藥中的“槐花散”即是用槐花、厚樸、橘皮、烏梅配製而成,是中醫治療胃腸有濕、脹滿下血的常用散劑。
花褪殘紅青杏小
——芒種話食療
節令特點
每年的陽曆6月5日或6日為芒種。芒種表示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可反映農業物候現象。芒種時節進入典型的夏季,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遊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空氣十分潮濕,天氣悶熱,各種什物都特別容易發黴,因此又稱這段時間為黴雨時節。
天人合一
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也將進入多雨潮濕的黃梅時期。黃梅雨季,一般約為1個月,一般在芒種後數日“入梅”(“進梅”)。黃梅時節,由於濕氣能傷脾胃,故此時應注意保護脾胃,少食油膩,以免影響消化功能。
此時,陽氣旺盛,天氣炎熱,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各種疾病,如急性腸胃炎、中暑、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眼炎以及痢疾、乙腦、傷寒等疾病,應注意預防。
滋補原則
高溫時,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量也隨著增多,從而引起負氮失調。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宜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5%左右,每天的供給量須達100克左右。蛋白質以魚、肉、蛋、奶、豆類中的為佳。
此時,人體維生素代謝增加,此外,汗液排出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增多。研究表明,每毫升汗液中維生素C為10微克,如排汗5升,便會損失50毫克。此外還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因而,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出一倍以上,大劑量用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乃至維生素A、維生素E等,對提高人體耐熱能力和體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在新鮮蔬菜及夏熟水果中,以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在糧穀類、豆類、動物肝髒、瘦肉、蛋類中維生素B族含量較多。夏季六節氣人們可適當補充這些食物,也可口服適量酵母片。
滋補食譜
酒醉豬腰絲
[材料]
豬腰5隻,薑絲6克,蔥末4克,花椒8粒,紹酒80克,精製鹽3克,味精3克,肉湯120克。
[做法]
將花椒、蔥末、鹽、味精等放入大碗裏,把肉湯燒沸後倒進,調勻成鹵汁,使之冷卻後備用。
豬腰清洗幹淨,切成兩片,挑去內部腰臊部分,腰皮向下麵,在內壁一麵順長鍥直刀紋,再橫切成韭菜葉寬的長條,放入冷水裏浸泡若幹小時,見出現血水即換新水,直至沒有血水為止。
炒鍋置大火上,倒入清水燒沸,放入腰絲焯一下,隨即撈出甩幹水,清涼冷卻後浸泡到鹵汁裏,再加紹酒,用小盤扣上燜1小時左右,即撈出裝盤,並澆上醉鹵即可。
[特點]
酒香撲鼻,鮮鹹適中,脆嫩可口。
海參燒中段
[材料]
青魚中段450克,水發烏參280克,蔥段18克,紹酒25克,醬油15克,紅燒肉汁45克,白糖18克,薑末8克,水澱粉20克,青蒜6克,香麻油18克,熟清油120克。
[做法]
在青魚皮上橫切數刀;烏海參斜切大片,放入水鍋裏稍煮片刻後備用。炒鍋置中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壁後,下熟清油適量,燒熱,青魚皮朝下入油鍋略煎,再翻身稍煎,加調料燒沸,改用中火燒3分鍾。另取炒鍋置大火上燒熱,下熟清油適量,放蔥段爆香後放入海參,加紹酒、紅燒肉汁、味精,將青魚鹵汁倒入鍋裏,青魚段裝大魚盤裏。海參燒入味,使湯變稠,然後下水澱粉攪拌均勻,倒入熟清油、香麻油,澆在青魚段上,撒上青蒜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