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正是位於由熱轉涼的轉型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散趨向收緊,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會隨之轉換,這個時候起居作息也應該相應地予以調整。
天人合一
在處暑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雨量逐漸減少,空氣中的濕度也慢慢相對有的減少,給人一種秋高氣爽的清涼之感。不過這個時候燥氣也開始生成,人們通常會感到皮膚、口鼻相對幹燥,所以應特別注意秋燥的預防,多吃甘寒汁多的食物,例如各種水果、麥冬、蘆根等。
處暑時節,人們應該早睡早起,這樣能使情緒安定寧靜,預防自然界的肅殺之氣帶給人的影響;收斂神氣,使情誌與“秋收”相應,符合秋季養“收”這個最佳時機。人體也是處於收獲的時期,機體也開始由活躍、外向、支付階段,交替過渡到沉靜、內向、積蓄的階段。又因為夏季人體消耗多但吸收少,所以在天氣稍涼之時,應特別注意機體的補充,因此秋天又是進補的重要時期。秋天陽氣從升浮趨於降
沉,生理功能逐漸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此時要注意起居調節以防止受寒。盡管有時氣溫還偏炎熱,但是不適合再多吃冰糕之類的冷飲食品,以保護脾胃消化功能。
滋補原則
中醫養生學家非常提倡在秋季六節氣的時候每天早晨吃粥,特別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減弱,這時如果能吃些溫熱食品,尤其是喝些熱藥粥,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其原因在於作為藥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非常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前人對此都多加讚賞。在秋季六節氣,較為受歡迎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
滋補食譜
滑炒墨魚珠
[材料]
鮮墨魚肉600克,胡蘿卜珠12隻,萵苣珠12克,小草菇11隻,紅櫻桃5顆,雞蛋白1個,紹酒30克,薑汁3克,精製鹽3克,味精25克,肉湯60克,熟清油800克(實耗50克左右),水澱粉25克。
[做法]
先將墨魚肉切成小塊;用刀背將墨魚塊剁成碎末,剔去筋膜,加入適量調料,拌勻粘住,用手擠成直徑2厘米大的小圓珠,放入溫水鍋裏,在微火上煮沸,至魚珠浮起時撈出即可。
炒鍋置大火上,放熟清油燒熱,先放入胡蘿卜珠,炸片刻,再倒入萵苣珠、草菇和墨魚珠,同溜一下,倒出瀝去油。
鍋裏留餘油,將所有原料加入,燒沸,再倒入水澱粉推勻,淋入熟油使其具有光澤,盛出裝大圓盤裏,即可食用。
[特點]
色調和諧,魚珠軟糯爽滑。
番茄雞蛋湯
[材料]
雞蛋2個,鮮番茄2個,精製鹽3克,味精25克,肉骨湯800克,熟豬油35克。
[做法]
鮮番茄放沸水裏浸泡一下,剝去皮,切開去籽,切成片;雞蛋打散。
炒鍋置大火上,放入熟豬油燒熱,倒入鮮番茄片,炒紅後加肉骨湯和調料,燒沸片刻,淋入雞蛋液,待凝結時盛出,裝大湯碗裏。
[特點]
湯色淡紅,湯汁酸香開胃。
拌什錦粉絲
[材料]
水發龍口粉絲800克,熟雞肉30克,叉燒肉80克,烤鴨肉30克,上漿蝦仁60克,雞蛋皮30克,小菠菜300克,醬油45克,白糖7克,米醋30克,味精25克,香麻油40克。
[做法]
將粉絲切成長的段,放沸水鍋燙軟、除水,裝大魚盤裏;菠菜放沸水鍋裏燙熟,去除水、抖涼,圍放粉絲周圍。
把蝦仁放入沸水裏燙熟,與熟雞肉、烤鴨肉、叉燒肉、雞蛋皮分別切成絲,放在粉絲上,分成五等份,並將原料按色澤深淺區分開來。
取小碗,放醬油、米醋、白糖、味精、香麻油攪拌均勻,淋在菜上,即可。
[特點]
綠豆粉絲爽滑不黏,配以各料清淡鮮香,形狀大方雅觀。
醋溜嫩仔雞
[材料]
上漿雞丁400克,青椒丁60克,蔥薑末13克,蒜泥6克,醬油17克,米醋30克,白糖12克,水澱粉17克,泡辣椒末35克,熟清油600克(實耗75克)。
[做法]
炒鍋置大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壁後,倒入熟清油,燒至微成熱時,放入雞丁打碎,至八成熟,倒入青椒丁同炒一下,隨即倒出,瀝去油。
鍋裏留油適量,放入泡辣椒炒紅、炒香,再放蒜、蔥薑末,加調味品湯40克、米醋,立即倒水澱粉攪拌均勻,再將雞丁、青椒重新倒入鍋中,拌勻,盛裝魚盤裏即可。
[特點]
肉質細嫩,酸辣鮮香,略有甜味。
原汁燴鱸魚
[材料]
活鱸魚1尾,筍片60克,青豌豆30克,雞蛋白1個,紹酒16克,精製鹽3克,味精25克,蔥段、薑塊25克,肉湯800克,胡椒粉2克,水澱粉35克,熟豬油200克,麵粉60克。
[做法]
將鱸魚清理幹淨,去頭去尾,從中間切成兩片,去大骨和魚皮,魚肉切成大片,加胡椒粉和少許紹酒攪拌均勻;將魚頭魚尾和魚骨魚皮切成小塊。鍋置旺火上,倒豬油適量燒熱,放入魚骨炒幾下,入適量沸水、蔥段、薑塊、紹酒,加蓋用旺火燒片刻,至湯呈乳白色時,用紗布濾去各種調料。炒鍋置小火上,下熟豬油35克,加麵粉炒熟,做成乳白色油麵醬。炒鍋放在旺火上,倒入魚骨湯750克,加入筍片、青豌豆、魚片,待湯煮沸後,放入鹽、味精,淋入油麵漿攪勻,再將雞蛋白打散,慢慢淋入,邊淋邊用勺攪動,淋完後盛出,裝大窩盤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