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補原則
冬季以溫補為主,重在養腎益肝。冬季在天為寒,在人為腎,腎在五行中屬水,故腎氣最旺,寒邪易入腎而導致多種疾病。中醫學認為,腎主藏精,調節體內代謝和生理活動,這一功能通過腎陽和腎陰來完成。腎陽有促進機體溫煦、運動、興奮、化氣的功能,腎陰對人體起著滋潤和濡養作用。兩者作用相反,互相製約。另外,腎主水液代謝,司膀胱的氣化開合,陰陽平衡,尿液排出正常。倘若陰陽失衡,開合失調,則排尿失常而致尿液增多,所以需特別重視補養腎髒。又因腎屬水,水生木,肝屬木,故肝氣相對較旺,也得重視滋益肝髒。還要兼顧調理心、肺兩髒,因這兩髒在冬季處於虛弱狀態。正常情況下,居上位的心火下降於腎,居下位的腎水上濟於心,可以維持人體生理功能,即所謂“心腎相交”,如果這種關係被破壞,就會致腎水凝聚或其他病症。故需協調心腎之間的關係,滋腎水降心火。又因為肺
主呼吸,為水之上源;腎主納氣,統管水液代謝。而此兩者在水液代謝和呼吸運動兩方麵,關係尤其密切。所以,冬天進補不可以忽視調節肺髒,必需補氣滋陰,以免肺腎失調而致哮喘、水腫之類疾病發生。
滋補食譜
雞鴨血湯
[材料]
鴨腸1副,熟雞血1碗,蝦皮12克,精製鹽25克,味精25克,蔥末6克,熟豬油6克,胡椒粉1克,肉湯800克。
[做法]
鴨腸理淨後,加薑汁拌勻,醃製片刻後,用清水洗淨,放入沸水裏燙一下,等到鴨腸收縮時拿出,切成4指長的段,放大湯碗裏,加入蔥末、胡椒粉和熟豬油。雞血切成薄片放鍋裏,加肉湯、佐料、蝦皮燒沸後,倒入鴨腸大湯碗裏即成。
[特點]
鴨腸脆嫩,雞血鮮嫩,湯微辣香鮮,入口開胃。
蔥烤小鯽魚
[材料]
活小河鯽魚800克,香蔥200克,米醋60克,醬油60克,白糖45克,味精2克,香麻油35克,熟清油800克(實耗120克左右),紹酒20克,小薑片12克。
[做法]
取小鯽魚(10尾以上),清洗幹淨後去除水分,在兩麵肉背上各剞兩刀,加入少許調料,漬味片刻;香蔥切成5厘米長的段。炒鍋置大火上,放熟清油燒熱,將鯽魚瀝幹漬汁,放入熱油裏,炸至酥香,倒出瀝去油。鍋裏留油少許,放香蔥段煸炒,至發出香味,將鯽魚重新入鍋放在蔥段上,加紹酒、米醋、醬油、白糖、小薑片、味精和清水(淹沒鯽魚)燒沸,蓋上鍋蓋,改用小火,至肉鬆骨酥、蔥香肥爛,再改用大火收幹鹵汁,淋入香麻油,盛出裝大魚盤裏。
[特點]
色澤醬紅,汁濃油多,蔥香肥滑,魚肉酥香,魚骨酥脆可食。
香酥炸鳳翅
[材料]
嫩雞翅膀中段10段,鵪鶉皮蛋12個,慈姑220克,蔥段、薑片30克,八角4顆,花椒1撮,紹酒30克,精製鹽2克,熟清油600克(實耗80克),香菜20克,番茄沙司1碟。
[做法]
將雞翅膀加調料拌勻後醃漬30分鍾,然後放盤裏,加入蔥段、薑片,置蒸籠裏,用大火蒸酥後取出,揀去蔥薑、香料,蒸汁,冷卻後待用;慈姑切成片。鍋置大火上,放入熟清油燒熱,先放入慈姑片,炸脆炸香,撈出去除油,裝大圓盤中央,將鵪鶉皮蛋剝去殼,圍放在慈姑片周圍。油燒熱,放進雞翅膀,炸香炸酥,撈出控幹油,堆放在慈姑片上,盤邊放入香菜,隨帶番茄沙司蘸食。
[特點]
色澤金黃,皮酥肉香,咀嚼爽口開胃,慈姑片香中有甜,配色和諧,造型美觀。
栗肉炒白菜
[材料]
栗肉120克,大白菜800克,精製鹽3克,味精3克,白糖1克,熟清油850克(實耗120克),泡辣椒絲5克。
[做法]
板栗肉放入沸水鍋煮熟後撈出,剝去皮、切成片;大白菜剝去爛葉,選用嫩葉洗淨、抹幹水,切成菱形狀。
鍋放在大火上,下熟清油燒熱,放入白菜拌勻,炸去外層水分後,倒出瀝去油。
鍋裏放入鹽、白糖、味精、栗肉片,再將白菜回鍋翻炒,盛出裝大魚盤裏,倒入泡辣椒絲即可。
[特點]
白菜油亮,潔白鮮脆,板栗香糯,鮮鹹並帶有甜味。
醃肉青魚湯
[材料]
煮熟鹹豬腿肉300克,青魚中段肉300克,熟冬筍片60克,煮鹹肉湯600克,味精3克,紹酒20克,青蒜粒12克。
[做法]
將煮熟的鹹豬肉與青魚肉分別切成指條塊,放鍋裏倒入鹹肉原湯、清水300克、味精、紹酒、冬筍片使之滾開,倒入大湯碗裏,撒入青蒜粒即可。
[特點]
鹹肉鮮魚合煮,肉香魚鮮,原湯原味,入口醇香。
陳皮酥牛肉
[材料]
牛腿肉600克,陳皮6克,蔥段、薑片12克,幹辣椒6克,花椒粉3克,辣椒粉3克,紹酒30克,醬油30克,精製鹽15克,白糖30克,味精3克,紅辣油35克,熟清油800克(實耗60克),生菜葉5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