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雲珍小時候新衣服倒還是穿過幾次,但就是從沒穿過花衣服,就更別說花裙子什麼的了,她壓根就沒穿過裙子。一方麵是受她家經濟條件的限製,沒有多餘的錢給她縫製花衣花裙,另一個原因就是她下麵幾個全是男孩,她不能穿了的衣褲下麵是有人等著撿穿的。於是她母親在考慮給她做新衣服的同時也考慮到她的弟弟們。花衣花褲、裙子什麼的男孩是沒法穿的,為了她的弟弟們能夠順利地撿取她的衣服穿,所以也就隻有犧牲潘雲珍的性別特征了。
因潘雲珍家的經濟狀況不好,吃的、穿的、燒的什麼生活必須品都缺。自潘雲珍記事起她就感覺從沒吃過飽飯,因那時物資非常的匱乏,每人每月就那麼點糧食,又沒有其它什麼可吃的副食品。再加上她那幫兄弟們,個個都處在長身體的階段,為此他們家每頓吃飯就跟放搶一樣,隻要飯菜一上桌,要不了幾分鍾桌上的東西就會一掃而空,速度稍慢點的還會吃不上。她那幫小兄弟們為吃飯也不知打過多少架、也不知挨過她母親的多少筷子頭。鑒於這種情況他們家的飯菜隻能分而食之了。首先要給她那個幹重體力活的父親留出一大半,然後是她那群象小老虎似的兄弟,最後才輪上她和母親還有妹妹,往往她們都隻能分一小碗吃,可在幹活上她潘雲珍卻是大姐。
為了貼補家裏生活必需品的欠缺,還在潘雲珍很小的時候,她就得每天帶著兩個大弟弟到菜市場去撿那些剩菜爛葉,到家附近一個廠子鍋爐房旁邊的煤灰堆裏,撿那些沒燒過的煤花——俗稱“二煤炭”,長到七八歲時就跟著家附近的大孩子上山撿柴了。
基於從小的這種生活狀況,在潘雲珍幼小的心靈裏就有這樣一種非常強烈的願望:“等我以後長大了,一定掙很多很多的錢,讓一家人都吃上飽飯!”雖說老天爺沒有眷顧潘雲珍讓她降生在一個大富大貴的人家裏,讓她從小沒有嚐到什麼是衣食無憂的滋味。可老天爺還是沒有忘了她,雖然關閉了她的一扇門,卻給她開了一扇窗,它給了潘雲珍一個聰明的腦瓜、一個很俊俏的臉蛋,使得她的人生除了童年以外其它階段就顯得非常的順暢。
潘雲珍家沒錢送她上幼兒園,她七歲時就直接讀了小學。在她小學要畢業時她們家換房了,她家終於有幸離別捆綁房搬到了正式的住房裏,並且搬到了離肖男斌家小洋樓不遠的一幢很不錯的房子裏,和肖男斌家成了鄰居。這是源於這幢房子的主人解放時棄房而舉家遷到香港去了,這房子就歸了國有,劃到了房管所的名下集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