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我的抗癌真經:信念由心,智慧用腦(4)(1 / 3)

人生唯一的遺憾就是死亡,也正是死亡賦予了生的意義。不死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一個相同的遊戲反複地玩了五千年、一萬年總是結束不了,擺脫不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噩夢?假如生命不死,諸如時間啊、青春啊、愛情啊……所有的一切美好都可以失而複得,都可以重來,那麼也就沒有什麼值得我們珍惜,沒有什麼值得回憶,沒有什麼能夠讓我們刻骨銘心。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因為生命不死而失去了意義。到那時候恐怕大家都活膩了,活膩了又死不掉,這時候你才會發現,不死成了人生最大的遺憾。所以嘛,還是有死亡的人生才有價值。

既然我們每個人都是暫時活著,那麼生命的結局就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生命的過程。沒有兩個人的生命曆程是一樣的,就好比你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那麼正確的生命曆程是怎樣的呢?該怎樣度過這寶貴的生命呢?有人說得很好:“生命本身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隻是你自己賦予你的生命一種你希望實現的意義,因此享受生命的過程就是一種意義所在。享受生命的過程才使我們的生命充實。”《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有句樸實的名言:“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義。”那麼,“好好活”就算是享受生命吧。

生腫瘤以後,大多數人已經無法企及自然壽命。麵對大打折扣的生命,我們要比健康人更懂得時間的寶貴。“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生命。”讀研究生的時候我開始懷念大學生活,工作了便開始留戀研究生時的生活;等我生病了,沒法工作了,才覺得天天上班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因此,我知道總有一天我還會懷念現在的日子,就像現在我正在懷念過去一樣。與其讓將來的自己懷念現在,不如現在就享受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不要奢望未來,也不必悼念過去,因為,幸福就在當下,幸福就在眼前。做你喜歡做的事,愛你想愛的人,珍愛自己,珍愛他人,就像第二天就要死去那樣。

手術後,我的肌肉萎縮的右腿並沒有恢複,我變成了一匹“微跛的馬”。一開始心情非常沮喪,甚至沒有勇氣走在路上。然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雙腿殘廢且患有尿毒症的史鐵生用文字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讚歌。他告訴我們,無論命運多麼不幸,我們都應該笑對人生,努力好好活下去,讓我們的靈魂有所著落。

不管是腫瘤病人,還是健康人,都要把注意力放在你所擁有的,而不是沒有的或失去的部分,將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夠幸福了。

非洲某地有一個古老的風俗,當一個人長到十五歲,父母便會給他一個本子,讓他將快樂的事情和持續的時間記錄下來,當他離開人世時,人們把他快樂的時間加在一起,這個時間才是真正屬於這個人生命的時間。人生無常,也許明天就會死掉,為何不快樂度過每一天呢?

於是,我開始在網上寫博客,有事沒事吟詩作對,彈琴唱歌,養花養寵物,自編自演相聲,還不定期給朋友們群發笑話……我把生活經營得比生病前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快樂充實,我成了朋友們的開心果,成了同事眼中的笑星。

五、慎重借鑒別人的治療、康複經驗

癌症患者的時間是寶貴的,癌細胞不給我們多少喘息的機會,一旦走了彎路,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在借鑒別人的治療及康複經驗時須慎之又慎。

癌症患病原因是複雜的,絕對不是單純的一個原因。病友們自己在總結的時候未必全麵,未必準確,甚至有時候矯枉過正,把一些好的習慣與正確的認識也全盤否定。同樣,有些康複了的患者在總結自己康複經驗的時候往往也不夠全麵、不夠準確,甚至走向了反麵。這絕對不是故意為之,這與自己的認識水平等因素有關。

我看到一篇文章,說一個肺癌患者通過吃荸薺治愈了癌症。吃荸薺應該有好處,但我相信病人的康複絕不是荸薺一己之功,應該從患者的病理、分期,從治療過程、吃喝拉撒、精神狀態、家庭環境、康複鍛煉等全方位來總結。否則,你把康複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荸薺上,結果可想而知。

我有一個農村親戚,在2007年患了胃癌。她既沒錢又沒人照顧,基本上就算放棄治療了,沒有手術,甚至連中藥也沒吃。每次胃的腫塊破裂大出血,靠輸血以及雲南白藥維持,過幾天人又恢複了。這些年就是這麼過來的。你能說雲南白藥能治療胃癌嗎?

假如她化療過幾個療程,她一定認為是化療救了自己的命;

假如她堅持服用中藥,她一定認為是中藥救了自己的命;

假如她堅持練氣功,她一定認為是氣功救了自己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