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地對待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緒
人進入中老年以後,情緒也會發生變化。身體健康,有一定文化知識修養,經濟生活較富裕,獲得了自己喜歡的學習、工作或研究機會的老年人,會產生積極情緒,而一些隨著軀體機能的下降,自認為已經衰老,特別是喪失了生存目的的老年人,興趣索然,感情平淡,性情固執和情緒抑鬱,麵臨死亡而產生畏懼和消極悲觀情緒,加上經濟收入相應減少,自認才能得不到發揮,就會產生寂寞、不安、無聊等情緒;子女成家獨居或在外地,或者由於住房擁擠不能與兒孫同居一處而產生孤獨情緒。如果老兩口關係不好。或因子女、婆媳不和,或喪偶、失子,情緒就更加低沉。一般認為,老年人離退休前後是情緒變化的轉折點,65歲左右時情緒處於最低潮,因為長期形成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及本人在社會中的角色都起了變化,要經曆幾年煩躁不安、孤僻、易怒、懷疑等消極情緒的糾纏。到70歲之後,適應了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又會逐漸增加,情緒自然也就會變好。
中老年人如何保持積極的樂觀情緒呢?
1.老年人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有條件的應繼續服務於社會,如有工作機會或能到街道工作,應合理安排,興致勃勃地踴躍參加。
2.加強藝術修養和培養廣泛的業餘愛好,可適當學些繪畫、書法、音樂、詩詞等,特別是多聽音樂。意大利有一位神經衰弱患者,久治無效。一次,醫生給他開了三張輕音樂唱片,叫他一日二次在家播放,連放一周。一周後,病人感謝這位醫生治好了他的病。
另外,種菜、種花、養魚、釣魚、養鳥、下棋等,不但可以增進生活情趣,而且還能治病。如瑞典在波的尼亞海濱地區創辦一家舉世無雙的釣魚診所,專門對神經衰弱者和形形色色的心理症患者開放。據主辦者介紹,釣魚是集“放鬆心弦”和“集中精神”於一身的體育運動,兩者既對抗又相輔相成,因而對人的神經係統的健康大有裨益。英、法、美等國的健康學家都準備仿而效之,在湖濱海邊建立釣魚診所。
3.旅遊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因為大自然的秀麗風光能啟發人們的心靈。如果能和青年人一起旅遊或搞些娛樂活動就更理想。如上海等地舉辦了“忘年交”活動,老年人通過同青年人書信對話、懇談會和聯歡會等多種形式交流思想,豐富生活可使情緒保持平衡。
4.參加學習。學習不但能擴大視野,而且能推遲大腦的衰老。
5.要堅持健身活動,嚴格遵守作息製度。一些人離退休後,完全打亂生活規律,認為坐著不動就是享清福。飲食有節、起居正常、生理活動有節奏,對老年人的情緒很有影響。
保持良好的情緒,樂觀地對待生活,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修養。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笑具有一定醫療作用,是良好情緒的反應,是一種很好的體操。它可以使肺部擴張,促進呼吸。笑還可消除精神和神經緊張,使肌肉放鬆等等。平時多看喜劇片,在輕快的笑聲中不但可以解除緊張的綜合症,而且還可以治好很多身體不適,如頭痛,皮膚癢,肚子難受等。老年人要具有幽默感。富於機智和幽默的人要比看什麼都不太感興趣的人,在情緒上要安定得多。
會不會笑,能不能使人發笑是衡量一個人能否適應周圍環境的尺度,每個人都要在身邊尋找歡樂。峨眉山有這麼一副對聯,希望讀後對您能有所啟示: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心老十八變
心理衰老的表現千變萬化,一些老年心理學家歸納出以下幾條較為明顯的特征:
①感覺、知覺衰退,視力減退,聽力不如從前,味覺遲鈍,以前覺得很好吃的東西現在感到淡而無味。
②記憶力衰退。熟人的名字老是記不起來,讀書前看後忘,常常記不起隨手放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