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檢查
【知識概述】
超聲波用於醫學診斷已有近50年曆史。在50年代早期以應用A型超聲示波儀為主。在熒光屏上無真實圖象,僅僅表示出被檢部位各層次的反射波。現代電子工程技術的發展,為醫學領域提供了大量先進而有效的診斷儀器,其中B型超聲顯像儀(簡稱B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綜合特點】
其優點如下:
1.能清晰顯示人體軟組織解剖結構的剖麵,檢查部位的剖麵前後結構在熒光屏上不重疊,其中血管走向清晰可見。
2.可直接觀察內髒器官的活動狀態。
3.可觀察用X射線診斷法難以檢查的軟組織髒器。如眼、腮腺、甲狀腺、乳腺、心、肝、膽、脾、胰、腎、膀胱、前列腺、睾丸、子宮、卵巢、胎兒、輸尿管上段、較大血管、腫大的淋巴結等。還有胸、腹水也可清楚測查。
4.無損傷性、操作方便。病人取臥位或坐位,暴露檢查部位,醫生用一方形或柱形探頭,在體表塗些接觸劑就可檢查。一般10分鍾就能完成檢查。當場取得檢查報告。必要時可拍攝1分鍾成像照片,作為資料保存或複診時參考。
5.價廉。目前與X射線檢查法收費相近,比CT收費低15~20倍。
6.診斷較準確。對病灶的定位和大小測量比較準確。例如實性占位性病變最小可測1~1.5厘米,對含液的囊性病灶最小可測0.5~1.0厘米。
【應用範圍】
B超最適合於檢查某些婦產科、外科和心髒疾病。現歸納如下。
1.占位性病變。可區分囊性或實質性包塊。尤其對襄性腫物判斷更準確。對良、惡性腫物鑒別的準確性還不能令人滿意。
2某些心髒疾病。如先天性心髒病、心辦膜病。還司測與心髒有關的功能指標。尤其近些年國外推出可顯示血流力的彩色多普勒顯像儀後,對診斷上述二類心髒病更為準確。
3.結石。可查出膽結石、肝內外膽管結石、腎和膀胱結石等。其中尤以診斷膽結石的準確率最高,可達98%,且無陰性結石。而X射線檢查有陰性結石,即有的結石不顯影,推確率僅10~30%。
4.產科。在超聲顯像圖上可看到6周胎兒的心跳。有否心跳對有先兆流產的孕婦采取保胎或手術有決定意義。另外還可對胎兒或胎盤定位、測量羊水、是否葡萄胎、有否明顯畸形、雙胎或單胎。對辨別胎兒性別則不很準確。
5.定位穿刺。對局部囊腫、血腫、膿腫、實質性腫物可在超聲引導下作穿刺抽吸或取材作細胞學檢查。
【補充說明】
B超也不是萬能的。對一些彌漫性疾病不能作出準確診斷。如肝炎、腎炎、盆腔炎、輕度膽囊炎等。這些病要靠臨床表現,有關化驗或其他方法作綜合分析。
B超檢查不適用於骨或含氣髒器的檢查,如肺、胃、腸等。因為超聲很難透過骨或氣體。但近年來不少開拓者對這些禁區作了探查,對較大的明顯的病灶可以發現,但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還較困難,尚待進一步探討。
核醫學檢查——γ照相
【知識概述】
核醫學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學科,是30年代建立起來的,如今在我國已有30年左右的曆史,它是醫學界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代表學科,這個學科的發展十分迅速,從儀器、藥品及技術方麵都已更新換代數次,就以顯像儀器為例,20世紀60年代使用的是國產定標器,70年代用的是國產的掃描機,而20世紀80年代國內不但自製而且引進了一些大型近代化醫療儀器,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γ(讀作“伽馬”)照相機。人們對X射線照相都很熟悉,但對γ照相還很生疏。
【綜合特點】
它是利用γ射線攝相技術把人體各種器官分別照出來,並且顯出是否有病變或功能正常與否。由於γ照相配有電子計算機,使得內髒顯像速度快,準確性高,特異性強,還具有安全可靠,無痛苦等優點,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應用範圍】
目前γ照相能診斷很多種疾病,臨床應用最多的是檢查心髒、腦、骨、肝、膽、腎等器官的各種疾病,一般分靜態照相及動態照相兩種,靜態照相主要是檢查占位性病變及定位(如腫瘤等),動態照相則可以檢查血流、血容量以及器官的功能。
有些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脂、結石病以及各種惡性腫瘤一旦到了晚期就很難治愈,甚至不能治愈,但是如果在它們還處於早期變化時就能診查出來,不但可以避免發展到晚期出現嚴重後果,而且常常是可以通過各種治療達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γ照相對老年疾病的早期診斷起著重要的作用,假如你有頭暈、眼花、耳鳴等症狀,你應該做一個核素腦血流測定,以了解腦血管及腦供血情況,如果發現不正常及時糾正腦供血,症狀就會消失,也不會釀成腦栓塞或腦出血等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