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老年病症常規檢查化驗知識(3)(1 / 3)

Ⅱ術者站在病人右側,將被疊至床尾,脫下右褲腿,蓋在左腿上,右腿可蓋塊小毛毯,然後將橡皮布和治療巾墊在臀下。

Ⅲ病人屈膝仰臥,充分暴露外陰,彎盤放在兩腿之間。

Ⅳ消毒外陰部,用鑷子持新沽爾滅棉球,按順序從尿道口、小陰唇、大陰唇,從上至下各用一棉球擦洗。

V戴好無菌手套,鋪孔巾,將換藥碗放在孔巾口的下方,打開紗布疊成長條,8字形纏在左手拇、食指上,然後分開大、小陰唇,固定不動。右手持鑷子夾紅汞棉球,自上而下擦尿道口兩側,然後再換一紅汞棉球擦洗兩遍。完畢後,撤掉彎盤。右手持鑷子夾住用由棉球潤滑過的導尿管頭端5厘米處(尾端放入接尿瓶內)對準尿道口,緩慢地插入約4~6厘米,見尿液流出後,再插入少許,以避免因病人緊張摒氣使導尿管脫出。

【補充說明】

導尿完畢後,拔出導尿管,然後用紗布擦淨外陰部,協助病人穿好衣服,讓病人休息。

1.留置導尿法。留置導尿術,除導尿用物以外,還要備有無菌玻璃接管,橡膠引流管(長約65厘米),貯尿瓶,治療碗,生理鹽水200~300毫升,衝洗器、別針,膠布和細線繩(男性用)等。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剃除陰毛,以便用膠市固定導尿管。

②按常規導尿法進行導尿,待尿液流盡以後,用衝洗器吸生理鹽水60~80毫升,自導管注入膀胱,如回收順利,液量與注入量基本相等時,則提示導尿管在膀胱的位置適宜,即可用膠布固定導尿管。

③留置導尿管的固定方法在男性為導尿管采取蝶形膠布固定在陰莖兩側,再以膠布輕繞固定,其遠端折疊部用線繩將其與導尿管結紮。女性導尿管固定可采用線繩結紮導管,遠端用膠布固定法或用膠布三向交叉固定法。

④導尿管固定後,用玻璃接管連接導尿管和引流管,其遠端放入貯尿瓶內,懸掛於床旁。

⑤用別針將引流管固定於床單上,但須保持一定長度,防止病人翻身時,將引流管從貯尿瓶中拉出。

⑥若為間歇性排尿者,定時開放導尿管。

導尿時應注意的事項:

Ⅰ應掌握男性與女性尿道的解剖特點。男性尿道較長,並有彎曲和狹窄部位,尤其當膀胱頸部肌肉收縮時,可造成插管困難。因此,插管時,要動作輕柔,讓病人盡量放鬆,作深呼吸或稍停片刻再插管,切勿粗暴或盲目地強行插入,以免損傷尿道粘膜。女性尿道較短,要防止導尿管脫出,尿道口呈矢狀裂,處於陰道上方,插管時要辨認清楚,勿錯插陰道。導尿管一旦插錯或脫出,要更換導尿管,防止細菌感染。

Ⅱ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要認真進行消毒,防止泌尿道繼發感染。

Ⅲ對尿瀦留病人導尿時,須分次放尿,首次放尿量不應超過1000毫升,以免膀胱內壓突然下降,導致虛脫、休克或其他不適。

Ⅳ導尿前要注意選擇好導尿管,檢查是否暢通,粗細要適宜,對患有尿道狹窄或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尿瀦留的病人,應選擇質量較好的導尿管。當遇有插管困難者,可采用加壓擴張插管法(即在尿道內加壓注入無菌石蠟油15~20毫升,隨尿道的擴張插管)。

如此法失敗,可考慮選用金屬導尿管。

皮膚的溫度和測量

皮膚的溫度略低於體溫。有的人基礎體溫高,皮溫也高,有的人基礎體溫低,皮溫也低。

老年人體溫略低,所以皮溫也略低。老年人病情危重時,周圍循環血流障礙,肢體發紺、皮膚冰涼,如休克、急性大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等。

高熱時皮溫升高,如各種細菌性感染及中樞神經性高熱等。隨著病情的惡化,肢體甚至軀幹部的皮膚冰涼發紫或持續高燒不退,均為不祥之兆。

皮膚的濕度與汗腺的分泌功能有關,由於正常人的植物神經功能是因人而異,所以有的人皮膚比較幹燥,有的人皮膚比較濕潤。

在氣溫高、濕度大的環境裏出汗增多是正常的生理調節,但在病理的情況下出汗過多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老年人病情危重時,表現為手腳冰涼,全身大汗淋漓,稱為冷汗,是休克的主要臨床症狀之一。

皮膚溫度過低,濕度過高是疾病的全身反應,應視為危象。在觀察皮膚溫度與濕度的同時,須配合生命體征的觀察,才能準確地判斷病情的變化。

脈搏

【知識概述】

脈搏是指動脈中血流隨心動周期而發生的壓力升高,並引起動脈搏動,動脈內的周期性壓力變化可以用手指或儀器在動脈管外測出,所以叫動脈脈搏,簡稱脈搏。中醫以手指按手腕部撓動脈處,借觸覺測定脈搏,並將它分為浮、沉、遲、數、緊、緩、弦、滑等20餘種脈象,作為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