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戰?”眾人都不解的望著萬家養,想聽聽他的說法。
萬家養笑道:“這個Peter.zhang的英國國籍的身份正好可以用來到做文章。”
“當前大量外資湧入國內,在給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麵影響。特別是外資已經從最初的合資合作演變到了越來越多的收購、控股各個行業的龍頭骨幹企業,從而構成壟斷,達到控製我國的經濟的目的,直接威脅到相關產業發展和經濟安全。”
“我給大家講幾個案例,大家就會明白了。日化行業當中的洗滌用品,全國四大年產8萬噸以上的洗衣粉企業當中,其中的3家已經被外資收購。”
“美國寶潔是最狠的,他們利用其品牌優勢和招商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基本上擠垮了國內洗滌品企業。國內原有的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僅飄柔、海飛絲、潘婷、沙宣四個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壟斷線。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在日化行業的合資中,外資通常利用中國企業原有的生產線和營銷渠道,為外資品牌打工,同時冷落中方企業原有品牌。例如在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采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外方口頭承諾自己的“潔諾”牌和“中華”牌的投入比是4:6,但並未兌現。中華牙膏多年為聯合利華貢獻8億到9億的銷售額。”
“還有就是中國著名商標美加淨。該品牌原占有國內市場近20%的份額。1990年的時候,上海家化與莊臣合資“美加淨”商標被擱置。跨國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資,實際上是將“美加淨”逐出市場,為自己的品牌開路。上海家化的銷售額從3億元驟降至600萬元。上海家化於1994年出5億元收回美加淨商標,但失去了寶貴時機。”
“化妝品行業也是如此。法國歐萊雅正在快速占領中國市場。2003年該公司收購小護士2004年收購羽西。在彩妝領域排名第一,在護膚領域完成兩次並購後名列第二。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已形成外資主導的局麵。跨國公司占據國內高端市場後,正在向中低端品牌發展,衝擊本土企業。如聯合利華從2005年加強二三級城市的布點分銷。寶潔將飄柔、汰漬等產品大幅度降價、大力在全國推銷玉蘭油。歐萊雅收購小護士之後正尋找合作夥伴開拓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美國雅芳和日本資生堂等也蠢蠢欲動。”
“化妝品企業淘汰率很高,外資化妝品企業占有國內40%的銷售額和80%以上的利潤,外資企業銷售利潤率為10%以上,而我們內資企業僅2-3%。目前活躍於市場的本土品牌還有20餘種,但是隨著外資企業瞄準三、四線城市。國內品牌的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