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第一刀砍向偉豪置業理論上講,“信息元”都不會孤立存在,必然和別的節點有關聯。對於造假的企業來說,要編製一個天衣無縫的謊言,需要將與之有關聯的所有“信息元”全部疏通,對好“口供”,但這麼做的成本非常高,所以造假的企業隻會掩蓋最明顯的漏洞,心懷僥幸心理,無暇顧及其他漏洞。而延伸信息的搜索範圍,就可以找到邏輯上可能存在矛盾的地方,為下一階段的調研打下基礎。
除了對上市公司本身,白石還非常重視對關聯方的調查。關聯方一般是掏空上市公司的重要推手。關聯方包括大股東、實際控製人、兄弟公司等,還包括那些表麵看似沒有關聯關係,但實際上聽命於實際控製人的公司。
對公司實地調研是取證的重要環節。白石的調研工作非常細致,調研周期往往持續很久。調研的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電話訪談、當麵交流和實地觀察。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實地調研的結果往往會大大超出預期。白石一般會去上市公司辦公地點與其高層訪談,詢問公司的經營情況。渾水更重視的是觀察工廠環境、機器設備、庫存,與工人及工廠周邊的居民交流,了解公司的真實運營情況,甚至偷偷在廠區外觀察進出廠區的車輛運載情況,拍照取證。白石將實際調研的所見所聞與公司發布的信息相比較,其中邏輯矛盾的地方,就是上市公司被攻擊的軟肋。
為了解公司真實經營情況,白石多調研上市公司的供應商,印證上市公司資料的真實性。同時,白石也會關注供應商的辦公環境,供應商的產能、銷量和銷售價格等經營數據,並且十分關注供應商對上市公司的評價,以此作為與上市公司公開信息對比的基準,去評判供應商是否有實力去和被調查公司進行符合公開資料的商貿往來。白石甚至假扮客戶去給供應商打電話,了解情況。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供貨商,白石的調查對象還包括給上市公司提供審計和法律谘詢服務的會計師和律師事務所等機構。
白石尤其重視對客戶的調研。調查方式亦包括查閱資料和實地調研,包括網絡調查、電話詢問,實地訪談等。白石重點核實客戶的實際采購量、采購價格以及客戶對上市公司及其產品的評價。
核對下遊客戶的實際采購量能較好地反映上市公司公布信息的真實性。客戶對上市公司的評價亦是評判上市公司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
白石很注重參考競爭對手的經營和財務情況,借以判斷上市公司的價值,尤其願意傾聽競爭對手對上市公司的評價調查,這有助於了解整個行業的現狀,不會局限於上市公司的一家之言。
在查閱資料和實地調研這兩個階段,白石有一個必殺技——請教行業專家。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請教行業內的專家有利於加深對行業的理解。該行業的特性、正常毛利率、某種型號的生產設備市場價格,從行業專家處得到的信息效率更快、可信度更高。如當年銀廣夏被調查一樣,一般人難以斷定其生產過程的真偽,而行內專家對此卻熟稔於心。
在整個調研過程中,白石常會根據實際調研的結果來評估公司的價值。
白石亦善於通過供應商、客戶、競爭對手以及行業專家提供的信息來判斷整個行業的情況,然後根據相關數據估算上市公司真實的業務情況。價值重估不可能做到十分準確,但是能大致計算出數量級,具有極強的參考意義。為了達到做空的目的,白石在狙擊上市公司的時候,不排除有惡意低估其資產價值的可能,但就調研方法而言,確有值得借鑒之處。
白石的調研方法說白了隻是正常的盡職調查,在方法論上確實並無重大創新,他們極少運用複雜的估值模型去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然而最簡單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調研的收獲遠遠大於辦公室裏的數據處理。在實施層麵上,他們把工作做得很細致,偶爾也會使用些“投機取巧”的方法獲取真實信息——比如假冒潛在客戶騙取上市公司信任。
這麼多案例做下來,白石基本總結了中國概念股造假的一些規律,包括設立殼公司、擬假合同、開假發票等,目的是虛增資產和利潤,伺機掏空上市公司。這些都成為白石關注的重點,也成為了他們取證的重要依據。由於白石的調研體係全方位覆蓋了被調查對象的情況,如果想徹底蒙騙過去,那得把所有涉及的方麵都做係統的規劃,這不僅包括不計其數的公開資料都口徑一致,也得和所有客戶、供應商都對好口供,還得把工商、稅務、海關等政府部門圈進來。如此造假,成本極其高昂,絕對不比做個真實的公司去賺錢來得輕鬆。
因此萬家養發現了這個白石對自己的價值。也是自己的一個大殺器。
現在的白石調查已經成為自己的公司了,那麼就是時候讓他們磨磨刀了。
這把刀砍向的第一個對象就是趙理擔任副總經理的——偉豪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