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希拉裏的攻擊(2 / 2)

即使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際油價暴跌,2008年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同比仍然增長。根據俄央行的評估,2008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增長了32.1%,達1605億美元;俄石油製品的出口收入達798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了276億美元。

俄羅斯是世界第六大石油生產國,投機商們都非常清楚,油價上漲1美元,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就要多賺10億美元。

依靠石油漲價迅速暴富的俄羅斯已經走出了當年蘇聯解體的虛弱階段,開始跟美國爭奪話語權。

從俄羅斯國防部發表的軍事學說脈絡可以窺豹一斑:1993年首部軍事學說一相情願地表示“不把任何國家視為敵人”;2000年指出美國和北約是俄麵臨的首要威脅;2007年總統普京在年度國情谘文中稱美國為“狼同誌”,譴責美國的擴張主義,批評北約東擴是“造成各國間互信降低的重要因素”,嚴重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

更讓美國人惱火的是強大起來的俄羅斯開始跟美國分庭抗禮。

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一直在獨聯體內滲透自己的勢力,大搞顏色革命,格魯吉亞、烏克蘭這些俄羅斯曾經的盟友成為美國滲透的目標。

通過石油賺取大把銀子的俄羅斯有錢之後拋掉多年隱忍的麵具,俄羅斯的艦隊開始在印度洋、波羅的海、挪威海、哈瓦那灣、裏斯本、直布羅陀海峽、加拉加斯等美國後花園出沒,甚至構建軍事基地,尤其是俄羅斯在黑海集結軍隊,將戰艦開到美國與北約的對麵進行長期的對峙。一度想將黑海打造成美國在歐洲的勢力後花園來威懾俄羅斯,美國人萬萬沒有想到華爾街的投機商讓俄羅斯暴富,使俄羅斯能夠挺起腰杆兒跟美國抗衡,以高盛為首的投機商功不可沒。

俄羅斯除了在軍事上跟美國抗衡,在國際問題上也開始製衡美國,尤其是在地區衝突、反恐、國際金融等問題上,俄羅斯總是要插一腿,讓美國人很沒有麵子。

最讓美國人不想看到的一麵,是同為石油大國的委內瑞拉在石油漲價的過程之中也暴富起來,委內瑞拉的總統查韋斯甚至接過古巴反美前輩卡斯特羅的大旗,繼續跟美國作對。

而俄羅斯已經跟委內瑞拉結盟,俄羅斯的艦隊可以在委內瑞拉的進行後勤補給,這無疑對美國是當頭一棒。在加勒比海,美國沒有對手的時代宣告結束,一個競爭對手跟一個反美先鋒結合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高盛為首的美國投機商帶給他們的富強的機會,帶給他們能夠站起來挑戰美國的機會。

希拉裏發出危險的警告:必須對高盛進行嚴厲監管。

在希拉裏報告拋出來之後,美國12家航空承運商的總裁給客戶的一封信中,對高盛聯合石油商人操縱油價異常憤怒,認為正常的市場力量正因為不規範的市場投機而受到威脅。

航空運輸協會、美國消費者聯合會等19個組織在2008年6月11日致信國會,支持參議院提出的對洲際交易所的監管改革。參議院跟眾議院馬不停蹄,直到當年9月,舉行了20多場關於原油期貨市場投機活動的聽證會,出席聽證會的人士來自航空和貨運行業,以及各監管機構。盡管高盛站出來批駁“投機是高油價泡沫的一部分”這種觀點是莫須有的,但是俄羅斯人富有了是事實,他們賺來的錢是美國人在埋單。

幫對手暴富對抗美國,這還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