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戒煙方法
白糖、液體葡萄糖、綠茶、甘草、薄荷、藿香各3~6克。先用清水將綠茶、甘草、薄荷、藿香煮沸,去渣取汁,再與白糖和葡萄糖一起飲用。每日1劑,分2次服,酌情服用2~3日。
白人參15克,遠誌、地龍各45克,魚腥草50克,加水煎煮,每20分鍾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混合煎液,再用小火濃縮至煎液較為稠厚時加白糖100克,調勻。繼續煎至用鏟子挑起即成絲狀而不黏時停火。趁熱將糖倒入表麵塗有食用油的大搪瓷盤中,稍冷後將糖分割成10克左右即可,可經常含化食用。這種戒煙糖具有補氣扶正、醒腦提神、解讀祛瘀的功效,可改善吸煙引起的咳嗽、多痰、口幹等症狀。
魚腥草25克,遠誌、地龍各9克,黨參5~9克,加水煎煮,代茶飲,每日1劑。
檳榔1枚,在其上鑽一個眼,裝入煙油,以少許開水泡2小時後取出,裝在小瓶子或小盒子裏,隨身攜帶。
想吸煙時放在鼻子嗅一嗅。
款冬花、紫菀各15克,補骨脂、清半夏、枇杷葉、前胡、茯苓、橘紅、桔梗各12克,川貝、射幹各10克,幹薑9克,肉桂6克,細辛3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一般服6~8劑。
列缺穴和陽溪穴連線中點處有一個凹陷點,部分吸煙者按之有明顯壓痛,這就是戒煙穴。可針刺該穴位,刺入皮下約3毫米深,或同時針刺兩側戒煙穴,留針15分鍾,每日1次。
中醫治療和調養
中醫學理論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中醫理論體係有諸多特征,其中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點。整體觀念主要包括人體自身、人與自然、人與環境3方麵的內容。
觀念一: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髒為中心,通過經絡“內屬於髒腑,外絡於肢節”聯係的有機整體。就形體結構而言,任何局部都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與整體密切相連;就基本物質而言,各組織器官活動的物質是同一的(即精、氣、血、津液);就功能活動而言,結構上的整體性和基本物質的統一性,決定了各種不同功能活動之間的密切相關性。彼此之間相互協調,互相製約,共同完成人體的生理活動,從而表現出生命活動的整體聯係。
在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機時,亦立足於整體,著眼於局部病變的整體理反應。主要體現在病變的相互影響和傳變,如髒與髒、腑與腑、髒與腑、髒腑與形體官竅之間,均可通過經絡的感傳作用而相互影響,發生疾病的傳變。因此,通過觀察分析五官、形體、色脈等外在的病理表現,就可判斷內在髒腑的病理變化。所以,中醫的診法是通過察脈、驗舌,以及觀察體表的變化,測知內髒及全身功能活動的識病方法,是整體觀念指導下的創舉。
整體觀念也貫穿於中醫學的治療用藥之中。對於局部的病變,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主張通過整體加以調治,如齒齦紅腫疼痛可以通過清瀉胃火治愈,因為足陽明胃經循行於此。
觀念二: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在生理方麵,中醫學認為人體通過內在的調節功能,保持著人體與自然界的統一。人體的陰陽氣血、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受晝夜晨昏、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的影響。
中醫對疾病的診治用藥,強調結合機體的內外因素進行全麵考慮,對任何疾病都不能孤立地看待,應該聯係四時氣候、地方水土、生活習慣、性情好惡、體質強弱、年齡性別、職業特點等,運用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全麵地了解病情,準確地把握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等,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在具體處方用藥時,還應結合具體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特點,才能取得理想的療效。
觀念三: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
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群體之一,社會環境的不同可造成人們身心功能上的某些差異。社會地位的不同,經濟狀態的差異,可使身心功能產生諸多的差別。社會的進步,無疑給人們的健康帶來更多的益處,但同時也會給人類健康帶來一些新的不利因素。另外,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人們的人生、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會改變,一些新的身心疾病就會產生,如焦慮、頭痛、眩暈、失眠、心悸等病症。所以,社會的變遷可造成人群體質和發病的差異,這就是中醫學診治疾病非常重視社會環境的原因所在。
(二)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思路,是中醫理論體係的基本特點之一。辨證的任務是分析疾病,尋找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麵;論治則是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所找出的主要矛盾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