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性早熟(1 / 3)

什麼是性早熟

青春期發育受遺傳、種族、光照、營養、地域和生活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青春期發育的時間稍有提前或錯後都不要擔心。青春期不論新陳代謝、內分泌功能以及心理上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少女青春期的表現是乳房發育、陰毛及腋毛長出等第二性征的出現和月經來潮。一般月經初潮在12~13歲,熱帶地區要早。如果女孩不足8歲,乳房發育長大,陰毛長出來,並有月經來潮,這就是性早熟。男孩比女孩青春期遲2~3年。如果男孩喉結隆起、聲音粗壯、肌肉發達等第二性征在10歲前出現,並且首次遺精在11~12歲也是性早熟。

性早熟分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不但第二特征出現早,而且生育能力也早熟。假性性早熟隻是某些第二性征提前出現,並不具備生育能力。

性晚熟和性早熟相反,性晚熟就是發育延緩或錯後。嚴重的由於發育不成熟而終生不能生育。根據統計學調查,初潮年齡95%在12~19歲,最小的初潮年齡為9歲,最大初潮年齡為21歲。一般的說,年齡到了14歲,仍然缺乏性征發育的任何征象,就應該考慮是不是有性晚熟的可能。正常人從第二性征開始出現到具有成人的性征,一般需要經過4年多的時間。如果青春期從身體發育特征的出現到生殖器官的生長完善,超過5年還沒有完成,也要考慮有性晚熟的可能。

不論性早熟還是性晚熟,都要想到和下丘腦、鬆果腺、腦垂體、性腺、腎上腺皮質、甲狀腺以及身體其他器官是否有先天或後天疾患,應及時請有關專科醫生診治。

按照發病機製不同性早熟可分為哪幾類

青春期發育是通過人體內分泌下丘腦-垂體-性腺軸這個調節反饋係統協同作用的結果,對於人體的性發育及成熟,起到促進、維護、調節和控製的作用。在下丘腦-垂體-性腺軸這個調節反饋係統中,下丘腦分泌多種激素調節垂體的激素分泌活動,與性發育密切相關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它調控著睾丸和卵巢的活動。

性早熟按照發病機製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1)真性性早熟:即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依賴性性早熟,又稱為中樞性性早熟或完全性性早熟。

(2)假性性早熟:即非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依賴性性早熟或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僅有部分性征的發育提前,而無性功能的成熟,與真性性早熟的本質區別是無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真正啟動。

(3)部分性性早熟:它是與完全性性早熟相對而言的,又稱為不完全性性早熟,屬於中樞性性早熟的變異,包括單純性乳房早發育和單純性陰毛早現。它可能會自然緩解、逆轉,也可能向真性性早熟轉化。

飲食與性早熟有何關係

兒童每天需要足夠的營養,但必須避免營養過剩,不要隨便給孩子服用那些所謂的“滋補品”,尤其切忌大量或長期服用。現代的肉類食品,尤其是某些雞肉、鴨肉、豬肉和養殖水產品,含有許多促進生長的激素。追究其原因,

是因為那些家禽的飼料裏可能含有這些激素。因此,孩子食入這些食品對發育也會造成一些影響。另外,果農與菜農在種植水果與蔬菜時,如果過度使用肥料來催熟,促使農作物提前成熟,以取得較高的利潤。像這樣的蔬果采收後,是否仍含有殘餘的催熟物質?對人體是否會造成不良影響?這些都值得我們再做進一步研究。

攝入營養過剩及攝取那些含有激素的食物(尤其是紅肉)、亂服補腎中藥或西藥的激素製劑,都是造成兒童性早熟的原因。

在日常飲食中,應避免讓孩子吃雞、鴨、鵝的脖子。牛肉、羊肉、蝦子以及雞屁股、牛鞭、牛睾丸之類的動物性器官,也不要吃太多。煲湯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廣東食文化,也是廣東人的烹飪強項。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在煲湯時將動物內髒一起煲,其中動物的性腺等內分泌腺體含有激素物質,通過進餐可進入人體,引起孩子性早熟。另外,不合時節且價格昂貴的蔬果,也應避免食用,否則錢花得冤枉又傷害孩子的身體,真是不值得。總之,如今的孩子大多數已經營養過剩,所以不要盲目地服用蜂王漿、花粉之類的滋補品,沒必要也不要進食一些像人參、雞精之類的補品。三餐攝食營養均衡,才是正確的養兒之道。

環境與性早熟有何關係

洗滌劑、農藥及塑料工業向環境排放的物質及其分解產物,可在自然界產生一係列類激素汙染物。如洗滌劑中的烷基化苯酚類,製造塑料製品過程中使用的添加劑、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及雙酚A等多達70餘種,這些物質每天都被大量排放到環境中。有機氯農藥雖然目前已很少使用,但是過去曾大量施放,其至今在土壤、水及植物中的殘毒量仍較高。

這些汙染物在自然界降解到一定程度後,被發現具有雌激素樣活性。它們在自然界中的濃度雖低,但是相互間的聯合協同作用甚強。如果汙染水源、食物或經皮膚吸收,被兒童攝入,即可引起生殖器官及骨骼的發育異常。因此,環境類激素汙染物可作為假性性早熟的直接病因。如果在胚胎早期受到此類物質的作用,還可導致性別分化障礙。

此外,有專家認為性早熟發病率的提高,還可能與抗生素的濫用有關。人們濫用抗生素方麵的不良反應不勝枚舉,抗生素已成為目前使用最亂的藥品之一。

現在社會上的各種傳播媒體,如電視、電影、報刊、雜誌上,與性有關的內容比以前顯著增多,兒童耳濡目染,不自主地被潛移默化,使他們比上一代人普遍“開化”得早。現在的電影、電視、書報、雜誌、網絡上,太多的性刺激資料不斷衝擊視覺、聽覺,對兒童實在不宜;如果經常接觸,對孩子“性心理”的發展也有所影響,亦會促進“性早熟”。由於人的大腦皮質與下丘腦之間存在豐富的神經聯係,所以會造成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啟動相應提前。家長應避免讓孩子接觸帶有色情內容的電視、電影、圖片、報刊及網頁。

遺傳與性早熟有何關係

青春期發育雖有一定的規律和順序,但在青春期的開始年齡、發育速度、成熟年齡以及發育程度等方麵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如有些學生發育早,而有些學生則發育遲;有些人身高、體重發育水平高,而有些人則發育水平低。

這些差異的產生是與遺傳因素緊密相關的。遺傳決定兒童生長發育的潛力,對外貌、體型、生理功能、性成熟時間、骨齡、齒齡等均有重要影響。如兒童成年後的身高70%取決於遺傳因素,隻有30%取決於營養、體育鍛煉等環境因素:父母或家族中其他成員有早發育傾向的孩子容易發生性早熟。

疾病與性早熟有何關係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等內分泌疾病可引起假性性早熟。因此,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兒童的發育情況,特別是陰毛、生殖器、胡須、喉結等是否過早發育。一旦發現孩子過早出現第二性征,應及時帶其到內分泌科檢查病因,及早治療。

可致使性早熟的腫瘤主要為腦腫瘤與生殖器腫瘤,而男孩腦腫瘤發病率明顯高於女孩。腫瘤多位於第三腦室、下丘腦後部,常見的有下丘腦錯構瘤、膠質瘤、顱咽管瘤等。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發育速度過快或兼有頭痛、視物障礙等症狀,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帶其就診。顱內腫瘤可引起真性性早熟;而睾丸腫瘤、卵巢腫瘤等可引起假性性早熟。

怎樣早期發現兒童性早熟

近年來,兒童性早熟發生率正在逐年增高,已成為困擾社會的一項新的課題。其實,絕大多數的“性早熟”是可以治療的,從臨床觀察發現,對於性早熟患兒必須盡早治療才能達到滿意效果。那麼,怎樣才能早期發現兒童性早熟呢?

(1)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留心觀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過早出現的現象。如果女孩常訴說乳房痛、小腹痛,在10歲以前身高突然加速生長,父母就應該有所警覺。

(2)父親應常和兒子、母親應常和女兒一起洗澡,在很自然的情況下,了解孩子的成長變化,隨時觀察孩子發育的狀況;一起洗澡的親密舉動,也可以促進父母與子女的親情。

(3)如果你懷疑孩子有性早熟的趨向,應及時向專科醫生谘詢或就診治療,幫助孩子解除心理壓力,並早做溝通,以便配合服藥。及時有效的治療,不但可以阻止第二性征(如女性乳房發育)進一步發展,也可以逆轉剛開始發育的第二性征,以及避免對兒童造成身心傷害。

性早熟有哪些信號

(1)過早出現的身高加速:有些孩子害羞,往往不會告訴父母自己身體的變化。父母除了多留心觀察外,還可以從孩子身高的增長速度來判斷孩子的發育情況。一般的說,未發育的孩子一年長高5~6厘米。若女孩8歲以前,男孩10歲以前,身高增長突然加速,往往是性早熟的一個信號,此時家長不應盲目樂觀。當懷疑孩子有這方麵的問題時,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谘詢、就診。若在女孩月經來潮後再幹預,對最終身高的改善十分有限。因為女孩初潮以後即進入身高增長緩慢期,身高平均隻能再增長5厘米左右。

(2)過早的乳房發育:正常女孩的青春期發育過程表現為10歲左右乳房開始發育。若女孩8歲前就說乳房脹痛、隆起,輕觸時可發現內有小硬塊,這是發育中的乳核,提示乳房已開始發育,是性早熟的表現。隻要家長留心,過早的乳房發育還是不難發現的。

(3)過早的初潮:女孩在10歲前出現月經初潮,也是性早熟的標誌。正常女孩10~12歲陰毛出現,達到生長高峰期;11~13歲陰道黏膜出現變化,乳頭、乳暈突出,內、外生殖器變化,出現腋毛;12~13歲月經初次來潮,聲音變細,乳房發育成熟。女孩在月經初潮前往往陰道分泌物明顯增多,此時應引起家長的警惕。

(4)過早的睾丸和陰莖發育:一個正常男孩的青春期發育順序表現為,10~12歲出現生長加速;11~12歲睾丸增大,青春期發育開始;13歲左右陰毛出現,睾丸、陰莖增大,生長高峰期到來;14歲開始變聲,喉結增大,腋毛出現;15~16歲長胡須,睾丸、陰莖接近成人,出現遺精;16~18歲麵部出現痤瘡,體毛增多;17歲以上骨齡X線片示骨骺已閉合,停止長高。男孩在9歲以前,出現睾丸增大,繼而出現陰莖發育,是性早熟的征象,應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5)過早的初次遺精:如果男孩初次遺精出現在11~12歲或在11歲以前,同樣也是性早熟的表現。但男孩初次遺精往往不像女孩月經初潮那樣明顯,常不能清晰回憶,因而常被父母、甚至孩子本人忽視。

10歲前躥高是性早熟的信號嗎

兒科專家指出,10歲以前身高突增的兒童應引起家長注意,這是兒童性早熟的危險信號。

家長為了能讓孩子長成大個兒,常常采取補充營養的方式,各種肉類、營養品、飲料等等,殊不知這些食物中許多含有性激素,一些補品如蜂王漿、花粉等,更不適於孩子食用。開始時孩子的身高好像要比同齡孩子高出許多,但由於性早熟患兒多伴有骨骼提前發育、提前融合,長大後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成人期身高,成年後要比其應達到的身高矮3至5厘米。

專家們說:一個人究竟能長多高,先天條件起很大的作用,按照一定的公式計算,如果父母在23~25歲生孩子,那麼子女就可能會高出父母4~5厘米。但切勿盲目追求兒童長大個兒。一般說來,子女身高超過父母的說法是成立的。

歐美學者建議人類的身高應在目前水平上下降10~15厘米,男性身高應在167厘米左右;女性身高應在158厘米左右。在科學家的眼中,高身材反不如矮身材。首先,高身材的人不如矮身材者健康。身體過高造成四肢供血困難,動作不靈活,心髒負擔加重,影響身體健康,並易患精神緊張症。

兒童性早熟有何原因

據統計,我國兒童性早熟發病率已達到1%,即100個孩子中就有1個性早熟。導致兒童性早熟有四大原因:①營養改善、家庭生活條件優越。②環境汙染。③盲目進補。④電視、影碟等傳媒的言情涉性內容的刺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影視傳媒的普及,不良的言情涉性電視劇形成的視聽刺激成為導致兒童性早熟的新興殺手。據統計,95%以上的性早熟來自環境刺激,其中語言、文化環境的汙染影響是最不容忽視的,電視、電影節目中激情戲太多,是導致孩子發育提早的直接原因。

兒童性心理早熟首先是社會環境造成的。不容諱言,如今的大眾傳媒特別是影視傳媒傳播的內容中,涉性內容比例是相當高的。包括一些嚴肅題材的劇作,裏邊都刻意地要添加一些情愛場景。這樣的影視題材如影隨形地伴隨著幼稚的孩子,對他們的心理影響可想而知。

書刊報紙在追逐可讀性方麵也不甘示弱,一些報刊越來越熱衷於爆炒那些涉性題材,一些歌星明星的私生活和性感照片被堂而皇之地搬到了報刊的版麵上,紙麵媒介中以健康指導為名大肆炒作涉性內容的欄目更是層出不窮。

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兒童的日常生活環境當中出現的性信息暗示也正出現急劇上升的趨勢。黃色網絡的泛濫是一個突出的現象,而滿街的按摩院、歌舞廳,四處遊蕩的衣著暴露的“小姐”的身影,也在給兒童施加劇烈的心理影響。

未成年人作為一個社會辨別能力較差的群體,對於不良文化的侵蝕往往沒有抵禦能力。由於性行為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誘惑性,所以很容易被年幼的孩子不加選擇地吸收,從而直接造成了未成年人的性心理早熟。

由性心理刺激誘發的性早熟,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正在揭示。兒童醫學專家雷培芸教授指出,性心理早熟的孩子會誘發性格及心理扭曲,患兒可能因自己在體型上與周圍小夥伴不同,而產生自卑、恐懼和不安。由於性發育超前,兒童的心智年齡普遍跟不上生理年齡,還會導致少年犯罪和社會不適應的問題。

在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社會行動當中,要求傳媒加強自律是必要的。但是,千萬不可忽略的是,成年人要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粗鄙的成年人要培育出高雅的未成年人,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在不良的社會土壤裏,播種的即使是龍種,收獲的也難免是跳蚤。

兒童性早熟的病因有哪些

(1)顱內來源的性早熟:下丘腦或垂體病變導致的生殖器發育或功能的過早出現,除了卵巢卵泡成熟與排卵發生過早外,其他與正常兒童的發育相同。大多數顱內來源的性早熟為第三腦室底部的病變或腫瘤,這些病變常累及下丘腦後部,尤其是灰質結節:乳頭體及視交叉部,先天性腦缺損或腦炎可伴發性發育成熟過早的征象。神經學檢查常可確診。Mc Cune-Albright綜合征的性發育過早,伴有多骨性纖維性發育不良、皮膚色素沉著及其他內分泌失調,為下丘腦的先天性缺陷。有些患兒與顱內疾病有關的性活動,最初可無神經係統症狀。從許多顱內病變起始的性早熟類型看,發現障礙的部位與特征非常重要。

由於顱內疾病引起的性早熟可解釋為下丘腦後部具有抑製由腺垂體產生促性腺激素及其釋放的能力,因此,下丘腦後部的病變可破壞或抑製某些通常調節通向神經垂體腺體刺激強度的機製,使下丘腦對垂體的控製作用被解除,從而增加促性腺物質的產生,導致性腺的活動和性的成熟發育。在其他的病例,則可因垂體的直接刺激而致。

(2)原因不明的性早熟:80%~90%體質性性早熟無明顯原因。按病因分類常被歸於中樞神經來源的性早熟,因病人可能有小而未經證實的下丘腦病變。有些患者有性早熟的家族史。

(3)卵巢腫瘤所致性早熟:卵巢瘤作為性早熟的原因值得強調,但在兒童期實際上以女性化腫瘤為常見。在兒童期多數女性化間葉瘤,在身體發育與骨齡中的快速增長隨同青春期女性化體型、生殖器的成熟及乳房的增大而發展。陰毛出現,但不如真性性發育過早為多。盆腔腫瘤常不能觸及。陰道分泌物增加,陰道塗片顯示雌激素效應增強,有不規則陰道流血。產生雌激素腫瘤所致性早熟之發生率,較原因不明者為高。尿雌激素及17酮類固醇水平可高於同齡正常兒。但此類病例一般無排卵,不能妊娠。偶有卵泡性非腫瘤性卵巢囊腫可導致性早熟。剜除囊腫(內含大量雌激素)可緩解性早熟的發展,但如有性腺殘留,則小囊腫仍能增大,性早熟現象又可繼續。

(4)其他原因性早熟:產生激素的腎上腺腫瘤,可引起異性或混合型性早熟。外源性雌激素多由於用藥不當或其他來源。幼女誤服其母親的避孕藥丸偶可致性早熟;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兒偶亦可發生性早熟。後者由於甲狀腺激素與促性腺激素之間存在著交叉性反饋作用,而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過多所致。

(5)暫時性性早熟:少,但不罕見。患兒常有一種或多種第二性征加速發育。此類兒童多數出現身體發育及乳房發育(約50%)。有陰道流血者達45%。陰道穹隆部塗片,上皮細胞呈明顯的雌激素效應。此種性發育過早現象持續數月可恢複正常發育,以後於正常年齡進入正常青春期。偶有子宮內膜對雌激素特別敏感者,可致子宮出血而無其他性早熟現象。婦科檢查不能明確子宮出血的真正原因,激素測定亦正常。子宮出血於恢複周期性數月後,自然停止。對暫時性性早熟或過早子宮內膜效應的患兒,應密切隨診數年,直至排除其他(包括子宮出血)特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