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熊克武和趙鐵橋的淵源(1 / 2)

法租界,金神父路568號,玉蘭苑。玉蘭苑是曹錕在上海的寓所,是一座紫藤纏繞、巨龍盤踞的庭院,大門上方掛著“玉蘭苑”的牌匾。玉蘭苑集西洋花園官邸建築與中國江南園林特色於一體,衛生、消防、暖氣等新設備與建築藝術完美結合,園中建有兩幢西式花園別墅和幾幢宮廷式建築,建築物之間種植了無數玉蘭樹。

此刻,住在二號別墅的趙國梁剛接完蕭雨萱電話,他正要打電話給盧小天,腦海內驀地出現許多畫麵。這種情況自打第一次見過曹錕後,已經出現了好幾次,趙國梁已經不再大驚小怪,但前幾次腦海內的畫麵從來沒有這般清晰和連貫過,除了沒有聲音以外,就像以前躺在家中客廳沙發上看家庭影院一樣。趙國梁放下話筒坐下,靜下心感受著腦海裏的“無聲電影”:夜色中天上下著滂沱大雨,一條寬闊的大馬路上,一輛牌照為“4777”的轎車靠邊停下。三個彪悍的便裝漢子鑽出車廂下了車,分開先後走進一條裏弄,裏弄門牌上寫著:呂班路39號,培文公寓。在一棟西式公寓樓前,三人停下,其中一個警惕地看了四周一下然後敲門,過了一會兒,門開了,其中的一個漢子遠遠地站在離門口四五米遠的地方掏出煙盒抽起煙來,另外兩個進了樓。

這個時候,腦海裏的畫麵停止了,而趙國梁卻又突兀的想起兩個人:趙鐵橋和熊克武。緊接著關於各種趙鐵橋和熊克武的信息又馬上紛至遝來,熊克武和趙鐵橋這兩個曆史人物在趙國梁腦海裏鮮活起來……

熊克武,早期同盟會員,民國初年曾任四川督軍,四川靖國聯軍總司令等職。

1906年,熊克武、黃複生在日本接受孫中山的派遣到四川發動革命,由於哥老會和一些民間團體支持和同情革命,加上當時四川著名的革命黨人楊滄白任永寧中學校長,熊克武、黃複生商定以永寧作為革命的突破口,以永寧中學作為革命的根據地。

熊克武、黃複生到永寧後,與地方革命黨人黃方、楊維、趙鐵橋等召開了舉行“永寧首義”的金鵝會議。後來因製造炸彈時不慎爆炸,事情泄露導致起義流產,起義被政府軍鎮壓下去。領導人大都脫險,在四川其它地方活動,等待時機發動革命。

1908年春,熊克武、謝持、黃方、楊維、趙鐵橋、章致祥等人計劃趁慈禧太後壽誕之日,清朝官吏在cd聚慶時,以炸彈投入宴席之中,再掀革命火種,不料被叛徒張孝先、呂定方出賣,黃方、楊維、章致祥等六人被抓下獄。而熊克武因去廣安發動起義,趙鐵橋因赴瀘州運炸彈而逃脫了被捕的厄運。

趙鐵橋遠赴瀘州運炸彈,行至隆昌時聽說事情敗露,連忙趕回cd。到cd後,趙鐵橋不顧清政府通緝,易容冒險探望黃方、楊維等人,並賄賂獄吏,成功地為黃方、楊維等人和監獄外的革命黨人互通消息。

而熊克武在廣安發動的起義以失敗告終,並且熊克武本人因為大腿受傷,逃回cd。清庭鷹犬得到消息後,立刻封鎖cd所有城門,搜捕熊克武。在萬分危急的關鍵時刻,趙鐵橋不顧個人安危,再次出手,賄賂獄吏將熊克武作為“犯人”收監。在趙鐵橋的計謀下,熊克武不僅成功逃過搜捕,還在獄中和楊維等革命黨人“共度”了七天的鐵窗風味,待風聲過後才被“釋放”而出cd。

後來趙鐵橋因創辦《遊藝報》,鼓吹革命,為清政府偵悉,陰謀緝拿,被迫逃往北京。在北京趙鐵橋又與張煌、羅偉章等組織京津同盟會,統一了革命力量。後又同汪精衛、吳稚暉等合創《國光新聞》及天津《民意報》,既主策劃,更兼發行。《民意報》聲名日高,袁世凱多次示意收買《民意報》,均遭趙鐵橋拒絕。袁世凱惱羞成怒,封了報館,趙鐵橋針鋒相對,與謝持、黃複生等組建”俠團”,欲掘地道,炸天津督署,舉兵討袁。事情不慎敗露後,袁世凱發布告示,宣稱趙鐵橋為“匪首”,懸賞抓捕。趙鐵橋被逼無奈,經上海逃往日本。1915年,孫中山任趙鐵橋為中華革命黨四川支部長。1918年,熊克武任命趙鐵橋為靖國軍總司令部財務處處長。1919年趙鐵橋離開軍營任四川浚川源官銀行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