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建設研究
網絡技術
作者:周靈
摘 要 廣播電視網絡的日益發展,對廣播電視網絡監測係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建設是保障廣播電視有效播出的強有力手段和措施,本文在分析了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建設中存在現實問題的基礎上,重點對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建設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廣播電視網絡 三網融合 新興網絡技術
中圖分類號:G220.7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經過多年的發展,但是日前美國、英國政府相繼提出了“國家寬帶戰略”和《數字英國》計劃。在這樣特殊的國際背景下,中國建設下一代有線廣播電視網絡。世界眾多發達國家,如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在寬帶網絡的發展上,都提出了相應的國家戰略。在新的國際形勢和信息高速發展的環境下,要進一步提升有線廣播電視網絡的國際競爭實力必須要不斷的尋求創新,使得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在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1 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建設現狀
中國的廣播電視已有良好的網絡基礎。統計資料顯示:根據統計局2011年2月28日公布的《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擁有廣播電台227座,電視台247座,廣播電視台2120座,教育電視台44個。在村村通工程的推動下,2010年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6.8%,同比增長0.5個百分點;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6%,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國現有有線廣播電視網絡也麵臨著以下幾大主要問題:(1)三網融合技術不斷深化與成熟,但是廣播電視網絡體係並不完善,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2)受綜合投資資金和傳統的建設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廣電網絡建設麵臨多方壓力。(3)單位企業化管理、“拎不清、無人管、多人管”的問題嚴重。(4)廣播電視網絡技術發展、創新緩慢:目前,SDH傳輸、DVB-C、HFC分配網絡技術仍是我國廣播電視網絡主要采用的技術。主要用於廣播電視節目、新聞傳送和網絡互聯的長距離傳輸通信的骨幹網絡傳輸主要是通過光纜組成長距離光傳輸網絡,從而在光纜網絡的基礎上構建起SDH網絡。SDH技術具有成熟穩定、接口形式豐富、傳輸質量可靠等優點。但是複雜SDH技術的頻帶利用率低、指針調整機理、軟件的大量使用使得係統的安全性降低等缺點同樣突出。首先,因可靠性和有效性是矛盾的,增加了有效性必將降低可靠性,增加了可靠性也會相應的使有效性降低。其次,SDH體製省去了多級複用從高速信號(STM-1)中直接下低速信號(例如2Mbit/s)的過程,是通過指針機理來完成的。但是,指針功能的實現增加了係統的複雜性。最重要的是指針調整引起的結合抖動的係統產生SDH的一種特有抖動。再其次,軟件的大量使用,很容易受到病毒的破壞。故而SDH適用於帶寬需求比較穩定的業務。因其采用固定速率的接口實現業務傳輸,故而對於新興的互聯網絡業務和互動電視業務這些帶寬動態範圍較大的業務形態支撐不足;DVB-C技術主要是基於MPEG-2編碼技術,采用64QAM傳輸廣播電視業務的歐洲標準,在我國已經廣泛的使用,但是MPEG-2標準無論是帶寬占用還是編碼效率都已經無法滿足廣播電視網絡行業發展的需求;HFC網絡對於“三網融合”後的全業務融合用戶接入而言,在用戶信息交互和雙向網絡接入上無法支撐,故而也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