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期貨交易與糧食價格形成機製研究(1 / 2)

期貨交易與糧食價格形成機製研究

創新論壇

作者:黃子鑒

摘 要 期貨市場具有風險轉移和價格發現的功能,是完善糧食價格機製重要的一環,因此,要打造一個完善合理的期貨市場,為合理大米價格機製的形成提供重要支撐。為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探討期貨市場對糧食現貨市場價格機製的作用。

關鍵詞 糧食價格 期貨交易 糧食市場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期貨市場的誕生,其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減少風險。如種植穀物的農場主,由於農業生產季節性的特點,農業收成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氣候,如果氣候條件好,病蟲害少,糧食獲得豐收,那麼進入市場交易的糧食將會大量增加,供給量的增加將會造成價格下降的壓力,引發穀賤傷農的風險,給種糧者帶來一定的損失。如果氣候條件不好,當年天災較多,農業受災麵積大,糧食減產,糧食供應不足,價格上漲,對於糧食需求者,尤其是那些需求量大,對災害天氣估計不足造成糧食儲備不足的用糧大戶來說,將會帶來很大的損失。因為,不管糧食的豐收與否,都可能給交易雙方帶來不確定性。為克服這一缺陷,期貨市場應運而生。期貨市場對糧食現貨價格機製的有益作用:

1 期貨市場為現貨糧食市場降低交易成本

製度經濟學認為交易是有成本的,交易過程需要交易者投入大量的精力與時間,支付信息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由於市場環境變幻莫測,如果在交易的過程當中,信息越不充分,交易費用則會更高。而且在一般的交易過程中,價格的波動給交易雙方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對等的。

在我國糧食市場上,信息並不是完全充分的。因此在交易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不公平的現象。如果糧食生產者的利益受損,那麼可能會降低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減少生產。這樣的話容易浪費生產資料。我們將這類費用可以看作是由於現貨市場上信息不充分導致的交易成本。

而期貨市場能通過其本身的機製,發揮其風險轉移和價格發現的功能,能降低糧食價格劇烈波動引發的交易成本。在期貨市場上,信息傳輸相對流暢,交易地點固定,交易對象也標準化了,有利於交易對象的流通。交易對手之間的買賣十分迅速便捷。由於有保證金製度和監管比較嚴格,使得在期貨市場上交易能夠減少違約風險,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

2 期貨市場為現貨糧食市場提供避險場所

在現貨市場上,由於信息不充分,信息傳輸機製不暢通,對於市場上迅速轉換的供求關係信息難以捕捉,對於市場中競爭情況難以把握,因此市場中充滿了風險。對於生產者而言,他們將麵對更多的不確定性,有價格風險、氣候等自然因素的不確定性。而對於經營者,他們將麵臨違約風險,經營風險。對於生產者和經營者而言,他們都有規避風險的要求,而期貨市場,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套很好的避險機製。

對於企業而言,合理的發揮期貨市場的功能,也能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例如,當前各級政府都在大力推廣訂單農業,來降低農業生產的盲目性,降低風險,引導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化。但是,這種訂單農業看似很有保障,實際上,由於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以及操作上的不規範,在實際運作過程當中,由於價格的劇烈波動,這些訂單或者合同的違約風險都很大,在現實生活中,訂單的突然取消或者不執行的現象屢見不鮮。但是,相對來說,在期貨市場上,整個運作過程都非常規範,都是標準化的,通過期貨市場,能克服訂單農業等相關經營模式的不足,降低相關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