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進攻!進攻!進攻!(上)(2 / 2)

楊波按照戰術教程培訓那樣,保持射擊頻率在500發/分,火力點上那兩輪的馬克沁重機槍瞬間就被壓製住了。側翼繞過去的戰鬥小組一輪手雷同時甩了上去。過了一會兒,幾聲爆炸響起。兩挺散架的機槍和幾具屍體碎片飛了出來。首戰告捷,順利的讓人不敢相信。

讓這些新人沒想到的是,樓裏的蘇軍很快就組織起了殘酷的反撲。他們以連排為單位做波浪式的進攻,前麵的人都是荷槍實彈,而後麵的人必須等到前麵的人被打倒以後,才能從他們同誌的屍體上拿起武器繼續進攻,這與電影中瓦西裏出場時的情景驚人的一致。

楊波知道,《兵臨城下》的電影是西方陣營拍出來的,對於蘇聯的醜化不可避免的體現在各個方麵,但他現在麵對的情況的確是真實的,比如楊波原本也是很疑惑為什麼電影中蘇軍士兵甚至連人手一支步槍都無法裝備?

現實告訴他,蘇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前一潰千裏丟失了大量的裝備即使是所有軍工廠加緊生產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裝備大量的軍隊,斯大林格勒戰役打到現在現在已經有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區域控製在德軍的手裏。所以在這個危難時期蘇軍槍支不足是絕對真實的,即便楊波所在的連隊,繳獲的蘇軍槍支彈藥也是堆積如山。連繳獲的波波沙衝鋒槍都到了可以保證連隊士兵人手一支的地步。蘇軍指望脆弱的伏爾加河補給線運送大量的武器補給根本不可能,風雨飄搖中的伏爾加補給線能夠保證運送的補充人員剛剛夠戰場上士兵的消耗就已經是了不起的壯舉了。

俄國佬狂熱的呼喊著“烏拉!”義無反顧的衝了上來。戰場上的殺戮讓楊波的神經如鐵一般冷酷,在張增的指引下,槍口吐出的火舌把試圖衝上來的一排排的士兵如同割麥子般打倒,戰鬥中,同情敵人就等於自殺,對任何一個敵人,你不殺他就會使局勢改變,導致你被對方殺死。當你與敵人對抗時,生存的機率早已被確定。楊波已經沒有任何的憐憫。等最後一波士兵躺在地上,他赫然發現MG42的槍管已經打得紅通通的可以點煙了。一些倒黴的士兵在機槍停止射擊後慌張的爬起來向後狂奔,過不多久,一陣密集的槍聲響起,蘇聯督戰隊政委的機槍開火了,潰退中的蘇軍士兵橫七豎八的被打倒一片。很明顯,下一次的進攻將會很快到來。

戰場上雙方短暫的安靜下來。

楊波在槍管上點了一根煙,疲憊的靠在掩體下休息。懷特在幫忙換槍管,漢斯早就跑回到他們的大彈坑裏,剛才那一箱子彈打空了,漢斯在和大家一起忙碌著重新填裝。張增則拿著八倍的望遠鏡觀察著彈坑前方的動靜。雖然火力點被逐一清除掉,但德軍幾次衝鋒廠區都被打了回來。蘇軍隱蔽的很好並且戰術明確,德軍沒有進入到50米的區域內他們絕不開火。這個距離給衝鋒的突擊小隊帶來極大的傷亡,從陣地到廠區的道路上,密密麻麻排滿了蘇軍和德軍的士兵屍體。

雙方暫時僵持著。

楊波輕輕彈了彈煙灰,121!這是惡夢印記給他的殺人提示,在他火力點前方,一堆死者和重傷者在那裏堆積如山,就像一層人肉沙包。殺戮是空間給他的職業,死亡,恐懼和焦慮他現在完全感受不到。楊波拿出小鏡子照了照,裏麵的人很陌生。蒼白憔悴的臉,通紅的眼睛,胡子很久沒有清理都已經亂糟糟了。這還是我嗎?沒有在戰場上經曆過殘酷的試煉,永遠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這就是空間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