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陣地爭奪戰(上)(2 / 2)

蘇軍的反擊來得快速而慘烈,他們的炮兵部隊開火了。在伏爾加河西岸,唯一留守的炮兵部隊是裝在卡車上的喀秋莎火箭炮部隊。這些喀秋莎火箭炮隱藏在高高的伏爾加河堤壩下麵,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火箭的射程,蘇軍甚至把卡車的後輪都完全懸空在高高的河堤上!在迅速地發射完16發火箭彈後,卡車便立刻離開。這種多管火箭發射器是俄國佬最具心理威懾力的遠程武器。它共有16枚130毫米火箭彈,可以在瞬間連續發射,發出足以讓心跳停止的響聲。許多第一次經曆喀秋莎打擊的人們包括楊波,都以為自己遇到了空襲。楊波也是聽老兵說起才知道,之前他似乎還從沒遭遇過蘇軍的炮火覆蓋。在炮火的攻擊下,所有蜷縮在掩體裏的士兵無助的像個剛出生的嬰兒。

一陣轟鳴和咆哮聲逼近了高地上德軍的陣地,然後逐漸增大為震耳欲聾的嚎叫,簡直就像地獄深淵的大門就此打開。數百門大炮和“斯大林管風琴”(德軍士兵給火箭炮起的綽號)傾瀉出的炮彈合並在一起,不斷向前爆炸著,空中飛舞著彈片以及泥土的碎塊,爆炸造成的硝煙和灰塵讓人難以呼吸。陣地上不時響起被被炸得缺胳膊少腿者所發出的令人震驚的嚎叫聲。大地上不時傳過來一陣陣劇烈的顫抖,如果從遠處看的話,整個高地上升騰起一股股的黑色蘑菇雲,空氣中混雜著灰塵,石塊,和嗆人的硝煙味道,讓人的呼吸都無法順暢。

楊波蜷縮在胸牆下麵不時搖搖頭,把堆積在頭上的土塊清理掉。身邊的戰友有象他這樣沉默不語的,也有閉著眼睛撅著屁股祈禱的,也有無所畏懼大聲說笑著在戰壕裏走來走去的,也有拿著食物拚命朝嘴裏狂塞的。還有一個家夥似乎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無盡的煎熬,突然竭斯底裏的站了起來,兩步就跨上了胸牆朝後方竄去。就在這個時候,一聲巨大的爆炸聲就在胸牆外麵響起,那巨大的氣浪把包括楊波在內的靠在胸牆邊上的幾個士兵差點活活震死。帶起無數的沙石如同雨點一般落了下來,打在鋼盔上叮叮當當作響,一個巨大的黑影跟著落了下來,砸在散兵坑裏發出蓬的一聲。楊波搓了搓眼睛才看清,也不知道是不是剛才跑出去的那個士兵還是隔壁戰壕的士兵被炮彈擊中甩了過來。這個倒黴的家夥運氣實在不好,楊波也是從一堆殘骸裏勉強認出依稀是個變形的人體。

炮擊足足持續了二十分鍾才漸漸的停止了,楊波小心的從戰壕探出頭來查看,遠處的情形讓他呆住了。整個陣地似乎都被炮火削平了。原來楊波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說的是抗美援朝期間某座山頭被美帝的炮火足足炸低了好幾米,這讓楊波嗤之以鼻。肯定是作者的誇張而已,山炸掉了好幾米,那些埋伏在陣地上的人還能活的下來?然而現實殘酷的擺在他的眼前,陣地被炮火精確的犁過無數遍後,的確是被削平了很多!

楊波沒有時間感歎,因為遠處已經傳來了震耳欲聾的“烏拉”聲,俄國佬的步兵進攻即將開始了!楊波陣地的正前方,密密麻麻的都是俄國佬,那洶湧而來的人潮似乎下一秒就會直接席卷過來,吞噬掉前麵一切阻擋!

人海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