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它們之間的矛盾在哪裏呢?比方說基督教認為耶穌被釘死後複活升天,耶穌就是神子,坐在神的右邊。但其他的兩教不這樣認為。猶太教認為耶穌是假先知,而伊斯蘭教則認為他隻是先知之一。而穆罕默德才是亞伯拉罕諸教中最後一個先知。這隻是其中一部分的矛盾。另外比較嚴重的是關於教義的分歧,猶太教認為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是錯誤的。基督教認為猶太教是正確的啟示,但是是不完善的。伊斯蘭教是錯誤的。伊斯蘭教尊敬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看做是經典之民。但猶太教和基督教隻是部分啟示,因此是部分正確。(古蘭經)是唯一的神最後也是最全麵的啟示錄。 所以三教間的矛盾很大,一直到現在都難以接受對方。”
楊波點了點頭,他開始明白了。同一個源頭,但由於各自闡述不同產生了無法愈合的裂痕,於是這個裂痕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大,以至於到了無法彌補的地步了。難道他們就不知道什麼叫擱著爭議,各自表述這個道理嗎?非得殺過來殺過去,難怪這些宗教被人稱之為“一神教”,楊波覺著這個說法實在太貼切了,這幾個宗教的排他性實在太恐怖了。
澤爾利斯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伊斯蘭教也跟基督教一樣,脫胎於猶太教。阿拉伯人把舊約直接拿過來作為自己的“聖經”,隻不過改換增加了幾個人名而已。舊約中的上帝耶和華、亞伯拉罕、耶穌等等,原封不動地出現在《古蘭經》中,阿拉伯人隻在他們之上增加了“真主”和“穆罕默德” ……”
“還有,就是三教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亞伯拉罕。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別是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的傳人,具體說,聖經的第一部分,創世紀中,就做出預言的,當時神的這個預言,是向亞伯拉罕發出的,而亞伯拉罕是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共同承認的祖先,他們在這件事情上的爭執在於,究竟誰才是庶出的那個兒子的後代。亞伯拉罕有倆兒子,一個是正妻所生,嫡出的,一個是妾所生的,庶出的………”
澤爾利斯望了望陷入呆滯狀態的兩個鄉巴佬,又繼續解釋道:“當年亞伯拉罕無子,神對他說,他將要有一個兒子,並且是親生兒子。可是過了幾年,亞伯拉罕還是無子,於是他的妻子對他說,不如和一個侍女生個兒子,也好有個後代,也應驗了神的預言,亞伯拉罕認為很有道理,於是就納這個侍女為妾,並且果然生了個兒子。很明顯,這位亞伯拉罕並不擅長處理家庭糾紛,妻子和侍女的終日爭吵讓他再也無法忍受了,最後結果是他把侍女和庶出的兒子趕出了家門。這個庶出的兒子被天使賜名--以實馬利,並預言他性如野驢,他要伸手攻襲人,人也要攻襲他......而亞伯拉罕後來和他的正妻生了一個兒子,真正的,神所應許的兒子,這個兒子又生了個雙胞胎,其中一個叫雅各的,被神的使者改名字叫做以色列……”
楊波和張增同時發出“哦“的一聲,他們總算是明白了兩教爭論的源頭,這不就是常見的那種兩個兒子爭奪正統性的把戲嗎?華夏國幾千年,這種戲碼實在太多了。不過他們終於知道了以色列這個國家的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