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門之重(2 / 2)

說話的同時,張飛連同一幹隨從便再次跪倒,神情驚恐中夾雜著一股懊悔之色。古彥可能沒有多少人認識,但其大名,以及都城一戰,早已名聲在外。

此刻驚聞古彥真實身份,頓時拜服。

“起來吧!稍後上路,再給我詳細說來!”

古彥對於柳雲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雖然無關痛癢,卻是沒有責怪之意,便招呼張飛等人起身。

對於衛藍縱容屬下如此行徑,古彥已是恨之入骨,但古彥也非盲目之人。

想要權衡對方過失,必須要放下之前的恩怨,客觀的評判其過失,否則難免出現偏激。之所以如此,古彥敏感的感知到,這其中可能還有隱情。

衛藍身為戴罪之身,奉旨北上,必然要全力以赴,將功折罪。如此這般縱容下屬搶糧的行徑,卻是不應該會發生。

何況,邊關告急,朝廷絕對不會不發糧草軍餉以亂軍心。

那麼,這北征軍為何搶糧?朝廷軍餉到底在哪裏?

這些便是古彥要弄清楚的關鍵。

否則,一旦身臨戰場,人心必亂,氣竭而衰。

由於古彥的及時製止,這間搶糧風波便到此為止,之前搶得的若幹物資,也都原數奉還個商家。

為了防止後續的其他軍隊在此發生同樣的搶糧事件,古彥令張飛留下數百軍士駐紮在此,以便向由此經過的其他軍隊傳達古彥的禁令。

另一方麵,這數百軍士是經過特殊挑選,就地打造了一處軍情傳遞驛站,以便不時之需。

古彥隨同張飛帶領的北征軍,一路浩浩蕩蕩的朝著邊關進發。

一路上風餐露宿,古彥都是同眾將士同吃同住,彼此之間建立了較深的情感。

古彥身份高貴,位列國公,能與這些最低等的軍士同甘共苦,眾人感動之餘,之間的那種緊張的關係,也得到了很大的緩和。

特別是張飛,竟然與古塔打的火熱,不時教古塔一些戰場上的經驗。

張飛這支北征軍乃是隸屬第三路大軍,一共三十萬人,前兩支大軍,有衛藍親自率領,已於半個月前出發,此刻應該已經到達邊關。

至於這北征軍的糧餉為何沒有及時到位,張飛也不得而知。

古彥的身上有著數量可觀的糧食,即便是這三十萬軍士,吃上一個月也不成問題,但是,古彥不可能將這有限的物資消耗在這裏。

所以,進入寒冷的千裏荒原之後,所有的軍士個人口糧已然不足十斤,按照每人每天一斤的量來算,也就隻能支撐十天。

按照日行百裏有餘,要跨越這千裏荒原,隻怕到達邊關,口糧也所剩無幾。何況這每人每天一斤的口糧,乃是最低極限,身處這寒冷荒原,本身消耗就大,這點口糧就更加顯得相形見肘了。

然而,兵士不同與武者,無法急速趕路,古彥心中著急邊關形勢,也無從他法。

斟酌之後,古彥便要加速先行,畢竟,整個戰局重要,不能在這裏拖上十天八天,徒增異變。

留下少許糧草,古彥便偕同柳雲三人,急速朝邊關進發。

兩日之後,古彥一行四人便越過了千裏荒原,到達邊關守城,陽關。

這陽關,乃天然形成的群山,縱橫數千裏的邊境線,與武定國接壤。

這數千裏的邊境線,群山錯綜相連,僅有的三個通道,皆是建起了關隘,也就是說,無論是出關還是入關,兩國之間的來往通道隻能有這三處關隘。

天然的地利條件,給予九陽國的防守帶來了地利。

關隘之外,兩國的邊防相聚三百裏。

然而,這三百裏之內,便是自由區。其內分布著大小數十個州城,按照一分為二的格局,兩國各占一十六州。

此時的武定國,已然將觸角伸入自由區,拿下了這原本屬於九陽國的一十六州。

更為關鍵的是,武定國在拿下這一十六州之後,依然不曾死心,企圖奪我關隘,將本國的邊境線完全向前推進了數百裏。

此舉好處有三。

第一,奪下陽關關隘,武定國便是將這自由區完全收入囊中,擴充自己的邊疆;二則,一旦對方陰謀得逞,勢必會重兵把守陽關,到時九陽國將麵臨千裏荒原之平攤地貌而無險可守,整個國門將會洞開。

到時,九陽國隻能避開千裏荒原,而退居邊塞小鎮重新設防,等於是將這千裏荒原變作另外一個自由區。

更重要的一點是,失去陽關的九陽國,在對武定國的防禦上完全處於被動局麵,想要奪回陽關,隻怕要付出千倍萬倍的代價。

同時,整個九陽國在麵對武定國的兩國經濟貿易上,完全處於被動。

縱觀全局,陽關必須死保不失。

就算是丟了一十六州,隻要陽關不失,遲早能奪回來。

武定國顯然也是看清楚了這一點,所以,要全力討伐邊關,此舉明眼人一看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