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撤吧!”
“將軍,我等可以死,但不能搭上這三十萬無辜兒郎的性命,別再硬扛了!”
“將軍——三思啊!”
看著前來支援的五萬精兵,成片的倒在血泊之中,隨行的幾名副將輪流苦勸衛藍。
作為副將,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衛藍是其直屬統領,沒有衛藍的命令,誰也不敢撤出戰鬥,隻能含淚苦撐著。
常年征戰沙場,又豈會看不出,他們連同這三十萬大軍,已然落入對方的圈套之中。
一旦前來接應的五萬精兵被吞沒,敵軍的整個圍攏陣型便形成,到時候,他們即便想撤出戰鬥也不可能了。
如同甕中之鱉,陷入萬劫不複之境而任由對方宰割。
但此刻,內心複雜的衛藍哪裏聽得進任何言語。
抗命出征在前,一意孤行導致三十萬大軍陷入重圍在後,無論是哪一條,都夠他死上一百次。
身為主帥,並不是看不出古彥派出的這隻援軍用意,之所以沒有立刻下令撤軍,是因為他知道,回去必是難逃一死。
且不說他與古彥的個人恩怨,單是這兩條中的任何一件,足夠古彥殺他。
當然,這隻是衛藍個人心中所想。
他顯然忽略了一點,以古彥的性格,想要殺他,又何須找借口?
“眾將領聽令,任何人不得後退,違令者斬!”
鐵了心的衛藍,步步踏入萬劫不複的深淵而不自知,朝著衝殺中的眾人高聲命令道。
沒有人知道,在他的內心,一個更加陰暗無恥的念頭正在萌發,與其回去是個死,倒不如來個玉石俱焚。
一旦三十萬大軍損失殆盡,自己有無法推卸的責任,但是,身為衛國公的古彥,也是難逃其咎。
某一瞬間,衛藍的內心甚至萌發倒戈相向的念頭,然而,他也清楚,敵軍之所以將其三十萬大軍圍而不殺,是將他們當作誘餌。
對於武定國來說,將他們圍攏在此,利益遠遠大於將其收編。
要殺這三十萬軍隊不難,但是,通過這種圍點打援,消滅更多前來增援的九陽國軍隊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這種情形之下,衛藍無法肯定對方是否會接受他的投誠,何況還是在這種情況之下。
眼下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手中攥著三十萬士兵性命,以及武定國是否可以順利實施計劃作為籌碼,衛藍相信,對方統帥也一定在關注著自己。
假如,自己就此回撤,對於對方來說,無疑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是一場心理博弈,也是一場豪賭。
衛藍以三十萬軍士為籌碼,將整個身家性命壓在了這一搏上。
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甚至,在對敵之時,衛藍很少擊殺對方,一味的采取擊退和自保的方式。
此舉,意在向對方統帥傳遞一種信號,一種暗示。
“大人!場上形勢不妙,是否需要末將增援?”
城樓之上,古彥依然默默無語,靜靜的注視著戰場上的變化,一旁的李渡開口請纓,要出城救援。
然而,古彥沒有回應,李渡也不敢善做主張,隻能瞪眼看著一片片倒下的手足兄弟而幹著急。
“大人,下令吧!”
“大人!”
張豐,王龍也跪倒在地,開口乞求道。
“下去何用,徒增傷亡罷了!”
古彥語氣平靜的回應道,卻沒有人知道,他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正極力掩蓋著內心的憤怒。
他能夠非常清楚的觀察到,柳雲、肖占王,以及古塔三人所帶領的五萬精兵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這五萬精兵是經過精挑細選,個個都是精英,眼下卻在敵人的屠刀下前赴後繼的倒下。而這一切,皆是因為衛藍的私心而犧牲。
就在援軍第一次沒有與大軍搭上連接之時,古彥心中已然有了決斷,隻是,對於一隻軍隊來說,那樣的舉動負麵影響太大。
然而,此刻的衛藍,古彥已然看不到一絲的希望。
“後退!”
一直平靜的古彥,語氣決絕的開口說道。
“大人……”
聽到古彥的話語,張豐等人一臉疑惑之色,顯然有些不解,但還是象征性的朝後退了幾步。
“再退一些!”
古彥頭也不回的說道。
直到三名副將帶領五萬弓手後退十丈有餘,古彥從納戒中拿出一張弓,這是一張與其他士兵所用的長弓有些不同,整體要大得多,黝黑的弓身,不知何種材料打造,上麵鑲嵌著七種不同顏色的靈石。
最為奇特的是,此弓拉有三根弦。
如果不出意外,此弓可以同時發射三支箭。隻是,一般人隻怕也拉不動,這是晁陽王賞賜古彥的眾多寶物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