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九尾狐(2 / 2)

那人拽下麵罩,低聲道:“是我。”

“天女姑娘?”我吃驚道:“你,你怎麼知道我們在這兒?”

“你們一來,我就知道來者不善。”天女笑了笑:“不過沒事,我也想大祭司早點死。他現在恐怕已經不是正常人了。”

“我瞧見他好像是在吸人的精氣,這是怎麼回事?”我問道。

天女搖頭道:“不知道,我懷疑他在練習什麼邪功。其實我早就有一種疑問,村寨裏前陣子總有一些人莫名其妙死去,大祭司說是瘟疫,但是我懷疑他是在用人的精氣養自己。大概四五年前,他就有些不對勁了。”

“是不是覺得他不像是人,更像是狐妖?”胡叛問道。

“對,更像妖精。”天女歎道。

我們三人走回住處,天女小柔說道:“今天驚動了大祭司,怕是他要開始搜城寨了。你們收拾一下,晚上去往城寨入口處的那處山洞。那裏隻有我知道。”

胡叛看著她,問道:“你怎麼會幫我們?”

小柔說道:“報仇。如果你們想要越王勾踐的佩劍,我帶你們去拿。”

我跟胡叛麵麵相覷,最後決定信小柔的話,跟著她立即往神殿走去。

如果按照胡叛說的,今晚是那大祭司吸取人的精氣來增加自己功力外加存在感的時候,那麼今晚他必然比以往更加弱逼一點。

而且自己這詭異的身份形態比較尷尬,所以今晚他不會對我們采取趕盡殺絕的政策,而是先會躲起來休養生息。

於是我們有一個晚上的準備跑路時間。胡叛並未忘記來這兒的目的,便是找到越王勾踐的佩劍。

不知道大祭司會不會派人去神殿,現在隻能看誰的動作更快了。路過那神殿的時候,我特意端詳了一下那神像。這一看之下,隻覺得神像更像是一隻九尾狐妖。

“不知道為什麼,我怎麼覺得這神殿裏的神像是九尾狐妖呢?”我皺眉道。

“極有可能是。”小柔說道:“因為這神像之前並不是九尾狐妖,而是我們這裏的山川之神。”

“九尾狐仙——平常百姓也會供奉,但是多半是用來設局或者求家宅平安跟財源的,總之,它不算正神,從來沒有正常的寺廟或神殿供奉過狐妖。”胡叛說道。“要說九尾狐,我記得以前這城寨的傳說裏提過九尾。”小柔說道。

九尾狐本來是神話生物,來自於春秋戰國時代編纂的山海經。《南山經》雲:“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在上古有一個夏族大禹娶塗山族女子的神話,此中牽涉一個神秘物象,便是九尾白狐。此外,九尾狐的傳說也流傳到了日本和朝鮮半島。相傳狐狸的尾巴是用來儲存靈氣的地方,當狐狸吸收了足夠的靈氣,尾巴就會一分為二,到最終裂變成為九條尾巴。當狐狸擁有九條尾巴之後,就會有不死之身。上古神話演義中九尾之狐是太平之瑞,漢代盛行符命思想,於是本為圖騰神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了,成為祥瑞的神秘象征符號。?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

《山海經》說它“能食人”,表明它在威脅敵人、保護本部族安全方麵具有神性。又說“食者不蠱”——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邪氣的侵害,這顯然是與九尾狐圖騰信仰相關的原始巫術,相信九尾狐具有辟邪的魔力。

《呂氏春秋》佚文記載,大禹來到塗山——據考在今河南嵩縣,遇見一隻九尾白狐,並聽見塗山人唱歌,說“綏綏白狐,龐龐九尾”,如果你在這裏“成家成室”,就會子孫昌盛,於是大禹便娶了塗山氏的女孩子,叫做女嬌。由於神話記載得很晚,明顯加進後世思想文化觀念,如果恢複其本來麵貌,便是大禹在塗山娶了九尾白狐做妻子。這個婚配神話背後所隱藏的文化意義,乃是塗山氏是一個以九尾狐為圖騰物的部族,九尾白狐被塗山氏當作自己的祖先。由於九尾狐有這麼一件很風光的事情,所以後代的狐狸精們總喜歡驕傲地說自己是塗山後裔,炫耀血統的高貴。

狐文化史上,狐的一件倒黴事也是發生在漢代,就是被妖精化,在“物老為怪”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狐狸不比龍鳳麒麟,是很難保住它的神聖地位的。盡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經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經,不免胡作非為,就像沒成正果之前的孫猴子一樣。不過在唐代人的觀念裏,最厲害的天狐——九尾天狐卻仍保持著正派風範。可惜九尾狐的光榮史終究是要結束的,隻不過因為它神通最大比別的狐結束得晚一些,也正因為它神通最大,當它被妖精化後也就成為妖性最大的狐狸精了。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況《儒林公議》說宋真宗時陳彭年為人奸猾,善於“媚惑”皇帝,所以“時人目為九尾狐”,可見九尾狐在人們心目中已經不是什麼瑞狐、神狐,變成壞東西。而也在這個時期,中國遠古史上一個著名女人被說成是九尾狐,而且傳到日本,這便是商紂王的妃子妲己。日本《本朝繼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寫的《狐媚記》,其中說“殷之妲己為九尾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