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附錄高血壓病的氣功療法(2)(1 / 3)

(3)吐納方法:舉臂至雙掌上托時,吸氣;雙掌沿任或衝脈下落,直至分置於兩腳之上,呼氣。

(4)要點:動作要緩慢、輕柔。意念要鬆靜。呼時,有意,要細長;吸時,無意,可略短。

這是調體、調心與調息緊密結合,用“武火練之”,來激發經氣,發揮“氣由內生,繼而外來,外為我用”的功效的初步功。

內氣充盈,進而衝蕩,由於外氣向內,進行調整,有時會促使身體一部分肌肉顫動、關節搖動。這是在“手足相對提按”中,通過自我檢查放鬆程度的主動運動延深之後,過渡到本節“疏通任、衝脈”時,自然發展而成的自發性的被動運動。“陰靜極必有陽動”,這是正常現象,勿為之迷惑不安。

“以呼吸之氣乘真氣,為動靜”,對上述出自客觀需要而本能地進行自我調節,要任其自然,勿違其規律。如改慢動為快動,改上為下,改左為右等。

“有妙覺(氣感)而動,是為真動”“妄想中,雖生妄動,動既不真,氣無作為,徒勞無益”。因而,不能任意追求和主觀臆造,否則有害。

3疏通督、帶脈

接上勢。

(1)導引動作:疏通督脈的動作與疏通任脈動作相同,都是沿身前正中線下落。

疏通帶脈的動作,是在疏通任脈的雙掌沿身前正中線下落至臍部,雙掌分開,先後交替用單掌(掌心向上),沿腰帶處向季脅和身後劃弧,各一兩次。

(2)意念活動:疏通督脈時,存念於細雨通透脊髓,再流入地下井內,滴滴有聲。

疏通帶脈時,係念於雙掌在水中劃動,似有阻力,覺有冷熱。

(3)吐納方法:疏通督脈與疏通任脈的呼吸相同。

疏通帶脈時,因為導引動作增多,呼氣較疏通任、督、衝脈的呼氣,有所延長。

(4)要點:拉長呼氣之後,吸氣量及其速度,必然要大些和快些,這就加大和加快了利用氣的內作用和外作用的力與效。但須順乎自然。過之則會“期功日增而過,而日減”,往往適得其反,無益且有害。因此,要逐漸體用,自行度量。

4脊柱扭、蛹、擺動

接上勢。

(1)導引動作:脊柱扭動,即在疏通帶脈的動作中,加上跟隨左或右掌向身後劃弧的同時,腰肢向左或右扭動。

脊柱蛹動,即在疏通任脈的動作中,加上跟隨雙掌由麵、胸、腹部下落的同時,脊柱(包括頸椎、胸椎、腰椎和骶椎)由上至下,做波浪形蛹動。

脊柱擺動,即在兩臂由體側平舉至頭的動作中,加上脊柱由下至上的左右橫向擺動。

(2)意念活動:扭動,進一步加強兩手在水中劃動的感覺(局部氣感)。

蛹動和擺動,似覺身在水中,由於軀幹的蛹和擺,身軀的前後左右有水在衝撞、擊蕩(全身氣感)。

(3)吐納方法:與疏通任、督、衝、帶脈相同。但由於動作增多,呼與吸必然進一步拉長,因此在扭、蛹、擺動作完成,雙掌分置於兩腳上之後,可稍為等待,呼吸恢複正常後再練。

(4)要點:不要因動作多,而忙於肢體運動,忽略了特定的呼吸方法。

不要因忙於動作和呼吸,而忘掉應有的意念活動。

初學者,可邊試練,邊體會,循序漸進。全部掌握後,要按要求一氣嗬成。以求收效和速效。但要忙而不亂,動中求靜。

5收功

接上勢。

(1)導引動作:雙掌交疊,輕撫於臍下三寸處的關元穴(掌心向裏;男左手在裏,女右手在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