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水上環線”引領上海未來發展
主編博客
最近,一則報道引起我的興趣。據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的信息,今年入冬以來,受船舶流量激增的影響,蕰藻浜航道蕰川路橋至滬太路橋水域持續擁堵。連日來,本市地方海事機構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累計疏導船舶1200餘艘。承擔本市60%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重任的環境物流三分公司虎林路碼頭也位於蕰藻浜擁堵航段內,一旦其水路運輸通道受堵,必將影響上海城市的正常運行。藴藻浜的船舶受枯水季節的影響,許多船舶擁堵在一起,船民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改善通航環境的需求不絕於耳。
現在,上海內河水上運輸是否真的落後了,到了該淘汰的地步了?這個問題,業內的答案肯定是一致的,要大力發展水上運輸。2011年1月,《國務院關於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印發,國家也在大力推進建設,然而情況並不令人樂觀。
有一組數據讓你看了會大吃一驚。根據上海權威機構公布的運輸線路長度數據:一、鐵路運輸運營裏程1990年是259 公裏、正線延展裏程356 公裏,到2012年457公裏、正線延展裏程826公裏;二、公路運輸1990年通車裏程3 050 公裏、高速公路36公裏,到2012年通車裏程 12 541公裏、高速公路806公裏;三、內河航道1990年航道裏程至2010年航道裏程都是 2 100公裏,到了2012年航道裏程2 074 公裏。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這22年來,鐵路、公路交通都有較大發展,其中高速公路更是二十多倍的超高速增長。然而,這22年來,內河航道建設沒有趕上經濟發展的大潮,從內河航道長度數據上看還萎縮了1.2%。特別是國家在積極推進發展內河水上運輸,而我們的航道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快速增長。
問題還是出在經濟上。“要想富,先修路”,公路的發展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高速公路作為一種現代化的公路運輸通道在當今社會經濟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高速公路作為基礎設施對沿線的物流、資源開發、招商引資、產業結構的調整、橫向經濟聯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給我們帶來了經濟繁榮。目前,中國的經濟也到了新的階段。不但要讓經濟維持較高的發展水平,同時更加注意對環境的整治與保護。
古人雲,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的機會又來了。大家知道,環境汙染容易,治理難。現在,社會越發達,越重視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因此,上海應該轉變觀念,讓水上運輸既經濟又環保的運輸方式做大。樹立“要發展,修水路”的理念。通過大力優先發展上水上運輸,來改善上海的環境和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當前,上海應該到了痛下決心疏通藴藻浜—油墩港—黃浦江,建設“水上環線”的時候了,通過“水上環線”的建設,來改變我們的交通結構,進而達到環境整治的目的。同時,這也是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
曆史告訴我們,先輩們的水係建設和調整為上海成為世界性大都市奠定了基礎,現在我們再一次啟動上海水係整治,對上海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並將引領上海新的一輪經濟發展。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上海市航海學會秘書長
桑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