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AMCA 戰鬥機設計凍結,預算問題浮出水麵(1 / 1)

印度AMCA 戰鬥機設計凍結,預算問題浮出水麵

防務摘要

據2015年2月26日的《航空與航天技術周刊》報道,印度要在接下來的10年內替換老舊的戰鬥機,並為新型戰鬥機開發準備了3種途徑,即與俄羅斯合作,與法國合作,以及自行開發。

印度國防部的設計人員希望所提出的中型戰鬥機(AMCA)能夠在本世紀20年代初實現飛行,目前飛機的設計已經凍結。負責印度雙發隱形高級中型戰鬥機(AMCA)計劃的印度航空發展局(ADA)已將通用電氣公司作為提供飛機發動機的首選,同時與其他供應商也在進行磋商。

ADA所屬的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負責航空係統的總監塔米爾馬尼認為,發動機的推力必須達到9220千克。目前還沒有額定功率這個要求的發動機,因此動力裝置還必須改進。通用電氣公司的F414發動機的額定功率與之最為接近,這是該公司成為發動機首選的原因所在。ADA希望通用電氣公司能夠提供發動機。不過,作為歐洲發動機製造商聯合體的歐洲發動機公司也對相關計劃感興趣。塔米爾馬尼說,ADA需要一個印度的工業夥伴來製造AMCA。他的說法很明顯:並非隻有作為印度國防部的一個部分的印度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才有這個資格。雖然印度也有一些私有企業製造航空裝備和航空係統,但是沒有一家企業擁有噴氣式飛機的設計和綜合經驗,更別說是隱身戰鬥機了。

如果印度在AMCA研發計劃中承擔80%的份額的話,那麼飛機發動機就必須是采用購買許可證的方式研發製造。那樣該項目就會與印度的另一個以俄羅斯T-50戰鬥機為基礎的項目形成強烈對比。據《印度時報》稱,在T-50聯合開發計劃中,印度隻是承擔了13%的份額,卻要付出50%的開發成本。ADA的這位官員說,印度隻是得到了最小的參與份額。印度和俄羅斯經過了3年的會談,仍未就進行聯合開發的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在T-50項目中,雙方在多個方麵都未能取得一致,如印度獲得技術的機會、交付時間表、發動機選擇和武器整合等。

AMCA的樣機製造估計會在2~3年之內開始,並在2019年下半年裝配發動機,在2021年推出第1架樣機,然後在2022年年底之前進行地麵測試和首飛。飛機開始服役的目標時間尚未公布,不過可以作為參照的是,“光輝”輕型戰鬥機從ADA和印度航空工業有限公司開始全規模開發算起已經過了22年,還沒有達到備用狀態。

如果印度方麵不同意采購T-50戰鬥機,同時AMCA計劃拖延的時間太長的話,印度空軍就不得不指望由印度航空工業有限公司製造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鬥機來替換老舊戰鬥機。雖然相關談判從2012以來就在進行,但是還沒有形成製造“陣風”戰鬥機的合同。要是“陣風”戰鬥機項目也黃了的話,除了將“蘇-30”戰鬥機升級並且在本世紀20年代進行生產之外,印度也幾乎沒有其它選項了。

ADA估計AMCA開發的成本超過2000億盧比(合32億美元)。這個數字是相當保守甚至不切實際的,韓國開發類似的KF-X隱形戰鬥機預計要花費8.8萬億韓元(合79.2億美元),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2009年更是認為韓國要花費124億美元。塔米爾馬尼說,AMCA的計劃確定已經開始,下一步就是希望政府批準進行初始設計和開發階段,該階段花費400~500億盧比(合6.4~8億美元)。ADA的 AMCA設計包括小平麵機身、帶前掠後緣的梯形機翼和後裝水平安定麵。飛機計劃擁有的先進特征包括不啟動加力即可超聲速巡航、推力矢量控製、內埋式武器艙,先進一體化航電及傳感器係統,共用傳感器孔徑及包括共形天線、飛行及發動機綜合控製係統等。ADA正在計劃開發隱身和非隱身的2型戰鬥機,這仿效了韓國在KF-X戰鬥機發展上的做法。韓國計劃開發KF-X隱身戰鬥機,但在開始階段不會特別追求低目標特征的工程細節。

AMCA也會像大多數的現代戰鬥機一樣,設計成多任務型,包括空對空作戰、突擊、壓製敵人防空係統和海上攻擊等。AMCA的最大重量為20~25噸,類似於波音公司的F/A-18 E/F “超級大黃蜂”艦載攻擊機。F/A-18 E/F使用的F414-GE-400發動機會產生8200千克推力(靜態、海平麵),因此ADA可能會將所追求的推力指標降低一些,在推進係統方麵,塔米爾馬尼認為AMCA與F-16戰鬥機更為類似。(李洪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