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機械實踐教學教師建設的探討與研究
裝備管理
作者:程剛 郭永存
摘要礦山機械實踐教學工作關乎煤炭類高等院校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質量是關鍵,加大資源的支持力度和形成有效的教學資源鏈是基礎。從5個方麵來探討礦山機械實踐教學的教師建設。
關鍵詞礦山機械;實踐教學;教師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0-0032-02
隨著我國礦產行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礦山機械裝備的設計與製造水平也不斷提升。培養實踐能力強、科技水平高的高等教育人才是煤炭類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教學目標。礦山機械的理論教學部分諸如其工作原理及選型計算等,就目前來講,課堂教學問題並不是很突出,學生基本都能很好地掌握其知識要點,然而教師如何將課本知識有效地映射到實踐教學環節,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師資教學改革問題。
1 實踐教學前務實理論基礎知識
礦山機械裝備主要包括掘進裝載機械、采煤機械、液壓支護設備、運輸與提升設備、礦山通風、排水與壓氣設備及輔助機械設備等。教師在帶領學生到廠礦學習之前,務必將此類設備的工作原理、結構及性能、配套原則及使用和故障維護等基礎性知識穩打穩紮。另外為了更好地配合實踐教學,豐富教學內容,針對機械類實習,教師最好多專業多學科學習相關基礎知識,如采煤概論、礦井通風、礦山壓力及岩層控製與礦山電工學等。雖然煤礦開采涉及的範圍很廣,知識麵很寬,但畢竟不是礦山機械裝備實習的重點,作為旁枝內容可以選擇性地去學習與理解。
2 增強廠礦現場實踐經驗的儲備
實踐教師在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後,還需要親臨廠礦現場,這裏所說的“親臨”是指親自操作與體會的意思。實踐過程中仍離不開教師的講學與指導,比方說學生在煤礦裝備機械廠看到掘進機、采煤機、刮板輸送機和液壓支架的時候,帶隊教師掌握好基礎知識後當然能對它們的結構、功能和配套工作方式等進行詳細講述,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也能較好地解決,然而當一些學生問到帶隊教師是否下過礦井時,一些未曾有過井下經驗的教師此時可能會“招架不住”,尤其體現在一些女教師上,因為一般礦井是不允許女同誌下去的。再者學生問到沒有現場經曆的一些教師,那麼接下來該教師的實踐教學說服力就會迅速減弱,哪怕是非常拿準的知識,學生認為的可信度也會降低,從而影響到教學的效果與教師個人的威信。
另外,沒有實踐經驗的支持,現場教學也會顯得蒼白無力,豐富程度比較差。沒有“故事”的渲染,一些設備的運轉和配套工作隻能通過自己的臆想得到,沒有眼見為實來得堅定。
3 教學資源的協作建設
教學的資料來自課本和其他一些紙質或電子資源,實踐教學的目的在於從直觀上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和運用書本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生產技能與解決問題技能。實踐教學可以說是知識傳授的延伸,也可以說是知識的豐富化。理論上來講,教學知識點越多越好,麵越大越細越顯著,然而實踐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要做好這一點很難。目前可參考的礦山機械裝備實踐類教材市麵上並不多,內容更新速度甚為緩慢,跟不上科技進步的發展。有很多陳舊的設備已然淘汰很多年了,但一些課本上仍是以著者的年代來寫作或再版;相反,一些新的設備卻隻字未提,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脫鉤跡象。如今這種狀況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非常希望有關部門得以關注。
針對這種現象,若要完備與更新教學資源,理論教學教師與實踐教學教師就要通力協作,要不斷進廠礦采集礦山機械裝備的最新信息數據,然後整合加工,編製內部實習教材,內容要與時俱進。另外補充一點,編製實習教材時要盡量多采集現場實物照片,這樣有助於學生重現現場情景,增強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隨著日常生活的科技進步,學生大都使用智能手機,為方便更新及圖片查看,也可逐步將紙質材料過渡到電子格式,增強多媒體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