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策略研究(1 / 2)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策略研究

課程整合

作者:王靜 楊平展

摘要基於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現場調研,通過對課堂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的歸因分析,提出優化課堂管理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管理;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0-0067-02

1 引言

課堂是由教師、學生及環境組成的複雜的社會係統,課堂管理主要是對課堂中諸因素進行有效的調控,采取適宜的方式與策略,以營造積極的課堂環境為基礎,以師生的互動為中介,以促進學生的自我控製並最終促進課堂教學順利實施為目標的過程。信息技術課堂管理是為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而在課堂中實施的一切方法與手段。因信息技術是我國中學教育中的一門新興學科,從1984年我國頒發《中學電子計算機選修課教學綱要(試行)》起,這門學科已走過了近30年的曆程,其學科設置及授課環境的特殊性導致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諸多問題。

2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現狀及原因

2.1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現狀

為了本研究的有效開展,筆者調研了湖南省長沙市某示範高中的信息技術課堂現狀。該校管理規範,硬件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並且在高一年級采用分小班上課的方式開設信息技術課程。

盡管學校比較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教師也比較投入,但是,筆者在隨堂聽課的過程中,仍然發現存在一些不好的現象:上網瀏覽新聞、看視頻、聽音樂、打遊戲、聊QQ、睡覺,還有學生在做其他作業……筆者隨機選取的一個班級,發現在操作練習中,全班共28名學生,隻有6名做課堂練習,其他學生都在做其他無關事宜。可見信息技術的課堂管理問題不容樂觀,也不容忽視。而且信息技術課堂紀律有些混亂,存在曠課、遲到等現象,整個課堂學習氛圍不足。

2.2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不易的原因

導致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下麵進行簡單歸納。

1)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不夠,由於其不被納入高考科目,使應試教育下的廣大師生認為信息技術是“副科”。

2)學生特有的心理特點影響著其對待信息技術課程的態度。因高一的學生大都十六歲左右,處於青春期,有一定自己的想法,但是畢竟心理不夠成熟,在情感與理智之間徘徊矛盾,邏輯思維不夠嚴謹,心性不定。加之其他課業的壓力,導致他們隻是把信息技術課當作釋放情緒的場所,無視教師的要求,處於青春叛逆期的他們甚至認為與老師對著幹就是個性。

3)多媒體的教學環境、開放的網絡管理為學生上課做其他事提供了便利條件。因信息技術的授課場所是在機房,也就是每位學生配備一台計算機,且計算機處於聯網狀態,這就使學生心心念念地想去上網,根本沒有心思認真聽課。而且計算機擋在學生與教師之間,阻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麵對麵的交流。

4)教師對學生不夠了解,因同一位信息技術教師一般都會帶好幾個班級的課程,一學期結束連學生的名字都記不完全,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性格特點更是不了解,沒法做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管理並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3 優化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的策略

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強化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課程,它的影響潛移默化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將來的學習生活,所以提高信息技術授課成效是十分必要的,並且首先要從優化課堂管理做起,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環境。

3.1 學科定位準確,樹立教師威信

信息技術教師首先必須自身對信息技術學科定位準確,明確信息技術課程不可或缺的地位並且努力捍衛自己學科的權威,不可人雲亦雲地認為信息技術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並且認真對待每一堂信息技術課程,注意經常反思,調節授課方式,活躍課堂氛圍。

威信是教師綜合素質的直觀體現。著名的蘇聯教育家加裏寧曾說過:“教師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麵鏡子裏,外麵有數百雙精致的、富於敏感的,即善於窺視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視著他。”教師的言語和行為,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甚至做人。而教師的威信不僅建立在教學工作上,還有教師的人格魅力,強大的人格被學生推崇和敬仰。所以,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儀表端莊,語言標準,精神飽滿,教態真誠,治學嚴謹,樹立自身威信,通過高超的業務水平和高尚的人格品質折服學生,使其自覺地服從管理。

3.2 優化課堂秩序,建立評價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