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用多媒體 提高繪本教學課堂效益(1 / 2)

巧用多媒體 提高繪本教學課堂效益

信息化教學

作者:蘇秋華

摘要繪本具有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明快和諧的線條色彩和精致微妙的細節描繪,是3~6歲兒童的至愛。巧用多媒體輔助繪本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繪本教學的課堂效益,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繪本教學;課堂效益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0-0110-02

3~6歲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依這個年齡段幼兒的識字量,他們無法通過文字更多地接觸文學作品。此時,繪本,作為21世紀全世界兒童的閱讀時尚,恰恰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它以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明快和諧的線條色彩和精致微妙的細節描繪,向孩子們傳達著人世間即使是最華麗的語言也無以描述的美好情感。繪本是3~6歲兒童的至愛,也是幼兒教師的最愛。

三年來,樂亭縣加強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的管理和研究,探索出一條讓幼兒自主閱讀繪本的特色教學之路,其中“巧用多媒體,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兒園繪本教學的課堂效益”就是重點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誠然,人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色彩的世界、形狀的世界(繪本的主要呈現方式),然而,這個世界更是一個聲音的世界和運動的世界。多媒體,綜合運用聲、光、形、色的視聽效果,具有直觀、生動的特點,它可以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教學中,多媒體可以多樣化地呈現各種教學信息,為幼兒提供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那麼,繪本教學中,如何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繪本教學的課堂效益,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呢?

1 巧用多媒體,導入新課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兒年紀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有一個精彩的導入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幼兒的有意注意吸引過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通常,繪本教學的導入方式講求直白,以免喧賓奪主,形成不必要的時間浪費。這時可以巧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其聲形並茂的優勢,把繪本中的人物形象製成小動畫導入新課。

比如繪本《漏》,這是一本原汁原味的中國繪本,講的是一個古老的民間故事,故事中王老漢和老太婆養了一頭大胖驢,老虎看見了想吃驢,小偷看見了想偷驢,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老虎和小偷都來了,他們把驢偷走了嗎?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筆者把老虎和小偷看見大胖驢時貪婪的表情和偷偷摸摸來偷驢的動作製成小動畫,稚拙可愛、憨態可掬的角色形象,細膩傳神、動感十足的古樸畫麵,配上荒誕滑稽的小提琴音樂,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他們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投入到繪本的閱讀和學習中來。

2 巧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畫麵

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

1)借助多媒體工具放大畫麵的某一局部,使幼兒觀察更有針對性。如繪本《漏》中,最後,教師提問:“王老漢家的驢被偷走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觀察仔細的幼兒可能會透過草棚的窗戶隱約看見一隻驢耳朵,說明驢還在草棚裏,沒有被老虎吃掉,也沒有被小偷偷走。可是有的孩子就是看不到,這時可以應用PPT工具中放大鏡的功能,將“驢耳朵”的部位放大,幫助那些怎麼也找不到的幼兒快速找到相應畫麵。

2)繪本前後,在畫麵上往往會有呼應之筆。比如,繪本《漏》的扉頁上有一隻破了的碗,碗的邊沿上有一個豁口。這裏為什麼會畫一隻碗?這隻破了的碗在這個故事裏會有什麼用呢?它會傳達出哪些信息呢?需要提起幼兒的關注。原來在繪本的最後一頁,這隻豁了口的碗正在接從屋頂漏下來的雨,一滴一滴的……屋頂漏雨,說明王老漢和老太婆的日子很艱苦,沒有錢修房頂;一隻豁了口的碗也舍不得扔掉,更說明了老兩口的日子窮苦。巧用多媒體,次第展示前後兩隻碗的畫麵,有助於幼兒理解畫家的獨具匠心之筆,也省去了教師引導幼兒前後翻書而浪費的許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