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城市生活:電子商務的未來營銷模式(1 / 3)

模式

作者:張權 陳福良

在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總額達到5321億元,卻仍僅占整個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38%的現實麵前,“互聯城市生活”這種新商業模式的出現,無異於挖到了又一座金礦,那麼,如何將尚未上線的消費搬上線並形成有效的商業應用呢?

自2010年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拉手網上線,便拉開了中國團購網站“千團大戰”的序幕,不到一年時間中國團購網站總數已經超過2600家,9個月團購累積消費額超過20億元。盡管淘寶網依然火暴,凡客體依然流行,但“團購”無疑是2010年最熱門的詞,而且這種熱度尚在延續。2011年4月11日,拉手網完成C輪1.11億美元融資,加上此前兩輪,共籌得1.66億美元。成立僅一年,就被風投估值11億美元,拉手網創造了中國互聯網曆史上的又一項新紀錄。風投對拉手網的信心是源自對中國團購市場和團購商業模式的信心,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團購商業模式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電子商務未來的格局是什麼?

5000億 vs 3%

中國電子商務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巨大的規模,培養了很多本土電商巨頭。僅在2010年11月11日當天,憑借“光棍節促銷活動”淘寶商城就完成了9.36億元的成交額,橫跨B2C和C2C兩個領域的淘寶網年營業額已超過2000億元。2010年的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總額達到5321億元,淘寶網占38.2%,占據優勢地位,淘寶之後還有營業額超10億的京東(37億)、卓越亞馬遜(21億)、當當網(19億)、凡客誠品(12.2億)等各細分領域的行業“領頭羊”,它們後麵尚有一大批銷售額過億的專業網站。

從行業結構上看,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盡管仍在高速的增長軌道中,但它並沒有給新進入者太多的機會。即使像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無霸,推出“百度有啊”兩年,也僅搶得0.11%的市場份額。那麼2010年蜂擁而起的數千個團購網站的市場來自什麼地方?這個市場空間有多大?能夠支撐它們走多遠?要看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隻需看一組數據:2010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總額為5321億元,同期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554億元,網絡購物市場總額僅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38%。從這組數據,我們看到消費者上線的消費僅為3%,他們還有97%的消費未曾上線,5000億僅是這座金礦的一角(見圖1)。

掃描中國主要的電子商務網站,我們會發現,它們所扮演的無一例外地都是“在線零售者”的角色。它們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將傳統的零售店搬到線上,利用配套的物流和支付係統,將原本嚴格受限於地域的零售店的服務範圍無限地延伸,以此來獲取規模和範圍優勢。把零售店搬上網的思路在商品種類和經營形態上,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踐行:商品種類上,在線交易不再限於最初所設定的標準化的易於移動的書、光碟,賣書的當當網和卓越網現在都成了賣百貨的,龐大笨重的家具也可以在線交易了,網上幾乎能買到任何你想到的東西;經營形態上,你能夠在網上找到幾乎所有線下零售形態的對應的網站,百貨店——當當網、卓越網,品牌專賣店——蘭繆,婦嬰專賣店——紅孩子網,品類商場——樂淘……

在線零售的市場如此之大,商品種類和經營形態上的眾多創新,讓市場一度產生了錯覺,認為電子商務就是在線零售。行業的統計口徑“網絡購物市場”有意無意反映了行業對於電子商務的這種默認,正是這種默認讓企業犯了西奧多·萊維特在他的名篇中所提出的“營銷短視症”:狹隘的行業觀念讓企業更多地關注自己所在的行業,而忽視顧客的需求這個更為根本的問題。電子商務的功能絕不僅是在線購物,它的使命是互聯我們的城市生活,讓我們的城市生活更加便捷。

百度搜索引擎的數據顯示,“商品信息”搜索隻占生活消費搜索的30%,而那些非物品主要表現為服務的本地化消費內容搜索,如餐飲、娛樂、家政、租房、婚嫁等,占到了70%。這個比例也反映了市民生活消費的現實比例“商品消費∶服務消費=3∶7”。這70%的本地化的服務消費,就是那未曾上線的生活消費的主要內容。而將本地化服務消費搬上互聯網,正是團購網站的核心業務,我們就可以理解團購網的市場空間的來源,也能夠清楚團購網未來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