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揭開“治和養”的神秘麵紗(1 / 2)

身體是我們的孩子,得病就是孩子沾染了惡習。我們用藥物治療來攻擊我們的身體,結果卻往往會同時毒害我們的孩子,如果孩子死了,我們的生命將再也無法延續下去。療養就是用教育的辦法,讓孩子一點一點的戒除惡習,這雖然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精力和耐心,但這是我們唯一能拯救孩子的辦法。

既然提升正氣是獲得一切健康的唯一因素,那麼怎樣才能提升正氣呢?

我們經常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相同疾病的人吃同樣的藥,做同樣的治療,有的病人康複了,有的病人卻不能康複;有的病人好得快,有的病人好得慢。甚至同樣的病不吃藥的病人好了,而治療、吃藥的病人沒有好,你看很多得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積極治療吃藥,病情越來越嚴重。這其中隱藏著什麼秘密呢?秘密就是每個人對待疾病的態度不同,方式不同。一種人側重於“養”,他們一定會獲得健康;一種人隻知道“治”,他們很難獲得健康。

什麼叫“治”?治就是利用醫術和藥物對病人的身體或身體裏存在的細菌病毒進行攻擊,從而達到消除疾病的目的。什麼叫“養”?養就是不對疾病進行攻擊,而是強化飲食、睡眠、運動、環境等生活性的手段,讓身體的體質得到好轉,器官功能得到修複,免疫能力得到提升。重新強大的身體免疫係統對病毒進行攻擊,最後達到自我康複的目的。科學越來越發展,醫療水平越來越高超,醫院也越來越多,可是我們的疾病並沒有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許多疾病越來越治愈不了。原因就是人們隻重視“治”而忽視了“養”。無數的事實證明,決定身體健康的根本不是治療,而是養生,養生成了人類疾病康複的決定因素。

養生是用保健的辦法來修複身體受損的器官、組織、細胞的功能,最後達到康複的目的。運用養生的方式就會讓身體越來越健康,壽命越來越接近人的自然壽命。治是治標,養是治本。人體好像一棵樹,樹有許多數不清的樹枝和樹葉,樹枝枯了,樹葉黃了,就好像人得了各種奇形怪狀的疾病。治療就是對這些樹枝和樹葉撒些水,或者幹脆用塑料的枝和葉來代替;養生是改變生活方式,不管樹枝和樹葉,而是對樹根澆水施肥。過了一段時間,那些枯了的枝、黃了的葉又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治是對症下藥,根據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因此人類的疾病數目越來越多,醫院的科室越來越細,醫生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養不需要對症調養,不管是什麼疾病,都是通過均衡飲食、增加運動,提高睡眠質量、養成良好習慣、獲得精神愉快等手段來使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就像是一口池塘,五髒六腑和各種器官就是池塘裏的大魚和小魚。大魚小魚得病了,往往不是魚本身有問題,而是池塘的水質有問題,或者水太少太淺。要想讓池塘裏的魚好起來,除了改善水質,別的辦法都是徒勞的。水質就是人體的正氣,養生是水質改善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