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軟學院出資 3000名學生忙實踐
新聞背後
開發自平衡智能小車,讓兩個輪子的小車在行駛時保持平衡,之後還要給小車加上攝像頭和聲音傳感器,實現通過一個手勢或一個語音命令就能讓小車自動規劃路徑到達指定位置——這是在暑期的廣東東軟學院裏發生一件新鮮事。
實踐學期是廣東東軟學院的教學特色,該校將一學年分為三學期,為期四周的實踐學期在每年的8至9月份,以項目為載體,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專業技能與項目結合,以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在這四周時間裏,課程安排十分緊湊。據自平衡智能小車項目指導老師黃海介紹,同學們要在第一周完成小車的零部件組裝,讓輪子動起來;第二周為小車加上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使小車實現自動平衡;第三、第四周擴展小車的功能,如加上攝像頭、聲音傳感器、距離傳感器,讓小車實現智能規避障礙物,自主規劃路線等功能,同學們最終想把它做成辦公室裏的智能垃圾桶。
智能小車的各種傳感器由一塊采用雙核1G的 CPU核心控製板控製,同學們使用C語言開發程序,以驅動硬件實現小車的各種功能。而購買智能小車的硬件大概需要1000元,這筆經費由學校提供。5名大二級和2名大一級的計算機係嵌入式專業學生參與該實踐項目。
計算機係軟件測試專業大二的學生吳尚容已是第二次參加實踐學期學習,實踐學期對他的幫助除了提升應變技術問題的能力外,還培養了他的溝通能力和責任心。他表示:“在一個團隊裏,隊友為什麼要信任你?除了技術能力以外,還有一個責任心、溝通和協調的問題,比如小組長如何分配工作,是否會根據每個人的能力特點分配工作內容,公平地分配工作量,這都給了我很多啟發。”
據了解,此次共有3196名學生參與171個實踐項目的開發,另有239名學生在符合要求的企業中頂崗實習。在實踐學期課堂上,有不少企業高管的身影,他們為工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的學生傳授溝通技巧、職業生涯規劃、生產管理、采購方法等經驗。同學們還可以與往屆優秀畢業生麵對麵交流,經過五六年打拚、在職業生涯發展上比較成功的學長們會返校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和職業經曆,分享所修課程對於職業發展的幫助。
作為一所本科IT學院,廣東東軟學院為實踐項目不斷引入前沿科技並契合市場需求。數字藝術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大二級同學們的實踐學期項目是為某創意園進行規劃設計,同學們二三人組成一組,為創意園定義辦公、展示、商務洽談等各種功能區,最終每個小組都要完成一份正式的投標書,講述設計理念,以及設計結構、尺寸、材料、報價、工期等詳細內容,在做項目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與各方溝通,接受老師點評,多次修改。
據廣東東軟學院院長楊利介紹,對於實踐學期的項目,學院會力所能及地給予資金支持,在實踐學期結束時,學院除了考核學生各技能點的掌握情況以外,還將引入第三方,如聘請企業代表、行業專家等按企業的眼光與要求對這些項目進行考核,以保證這些項目不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