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你可知入我山門幾個春秋了。”
“法師,我看那花開花落已經六次輪回了。”
“六年了,你應該明白些許事理了吧?”
“弟子以為了解了。”
“那我問你,何為‘道’?”
“‘道’存於天地,存於我心。”
“何為‘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
“何為‘情’”
“這…”沒有太多的經曆過感情的秦鑫無法回答天寶提出的這個問題了。“弟子不知。”
天寶點了點頭說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今日我就給你講何為情。”
“弟子受教了。”秦鑫恭敬的作了個揖。此時的秦鑫已經有了超過常人很多的老成,任何人已經不能把他當做六歲的孩童。
“古人有雲:‘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話道出了情之所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話道出了情之所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道出了情之所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句話道出了情之所悟。然而所有的古語也隻能作為古語,情終究是自己的。你可明白?”
“弟子明白了。”
“那我問你,何為‘情’。”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孺子可教。”天寶對著秦鑫點了點頭,讚許的說道。“我已經教了你‘佛’‘道’之理,今日就教你‘情’。望你今日之所得可以在今後為你看破情劫有所幫助。”
“弟子緊遵法師教誨。”
“你這一生注定要經曆諸多劫難。唐貞觀年間,法師玄奘曆經九九八十一劫難後終於修得正果,你的一生或不可及他,但因要修習儒、釋、道三家之法門注定要飽受磨難。千百年來,唯情不滅,是為天地間。情劫是最難渡之劫,古語有雲:‘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太上忘情,並非無情,忘情是寂焉不動情,若遺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秦鑫麵露疑難的神色,頗為不解。
“今天就將到這裏吧。回去之後你再自己複習一下功課,循序漸進,不急一日之功才能修得平常心。”
秦鑫坐起身來對天寶告退,回到了自己的居舍之中。
這是距離天寶的小院不遠的一處院子,秦鑫自己給它起了個名字—“清心小院”。在天寶的教導之中他已經了解到自己的部分身世,隻有把握住這為數不多的幾年修得平常心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現在已經是初冬時節,但是香格裏拉的天氣並不曾改變,始終保持著春天的景象。但是奇妙的是一年四季的景象都可以在這方淨土出現。為了秦鑫對佛法的修習和對心的淬煉,天寶更是用神通為其建成了這個包容種種玄機妙理的雅致小院。出入院門變見得亭亭玉竹佇立在影壁牆前邊的花池中,玉竹下點綴著一些太陽花,這種平凡或者卑微的生命茁壯的成長著,蔭出了一片地方。影壁牆之上是傳統的鬆鶴延年,秦鑫一直不解為何這個佛家聖地充斥了各種道家的物品和學說,後來才得知天寶為了秦鑫以後的修習特意將百家學說穿插於說經講道之中,而且天寶作為佛家一奇人本身就佛道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