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古已有之。南宋年間破獲的這起金國間諜案,很難說是有關人士目光如炬,還是僅僅憑著運氣好。

金國間諜劉蘊古被抓獲並判處死刑時,在南宋已潛伏了四年左右。

據《桯史》記載,公元1161年,劉蘊古“乃以首飾販鬻,往來壽春”,以珠寶商的身份為掩護來到壽春搜集情報,為金國皇帝完顏亮進攻宋朝作準備。

在與南宋人頻繁交往的過程中,劉蘊古有意無意地總把宋、金政治掛在嘴邊。今天談金國多麼像紙老虎,明天說宋朝實力如何雄厚,總而言之就是長大宋朝的威風,滅小金國的銳氣。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時候,劉蘊古還常常“口無遮攔”,大談自己了解的金國內幕,甚至大爆猛料。

駐紮壽春的將領聽說之後,認為劉蘊古這名外商的政治傾向明顯利於我方。於是,洋洋灑灑地向上寫了報告,稱此人堪用。

朝廷派遣的調查人員很快找到了劉蘊古。劉蘊古按照預先排練,一上來就拉著手跟人家傾訴衷腸。總而言之就是自己命苦,家裏兩個弟弟“在北皆登巍科”,都在學業上一帆風順,仕途上春風得意。相比之下,自己卻屢被鄙視,連個芝麻大的官兒都沒混上。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劉蘊古當著調查員的麵,把自己抹成了天下第一苦命人,並表達了自己不想在金國混,意欲到宋朝謀求發展的想法。劉蘊古同時承諾,“苟見用,取中原,滅大金”。

消息傳到宋高宗耳朵裏,這個熱愛書法卻昏庸無比的皇帝十分高興,當即任命劉蘊古為迪功郎、浙西帥司,準備差遣。雖然隻相當於科級幹部,但畢竟取得了名正言順的宋朝官員身份,有了這個良好的開端,劉蘊古便正式開始了在南宋的潛伏生涯。

雖然劉蘊古憑借著高超的演技把大批南宋高官蒙在鼓裏,但個別官員還是懷疑起他的身份,比如右武大夫魏仲昌。作為軍事官員,他對劉蘊古這類外來人員本來就十分警惕,加之劉蘊古的一次貿然行動,露了馬腳,被魏軍官覺察。

在杭州吳山有一座伍員祠,某位富人出巨資捐做了一塊奢華的匾額。劉蘊古來祠裏一番祈禱之後,稱他與這裏心有靈犀,於是捐出俸祿,命人重新製作匾額,並把自己的名字和職務刻在上麵。

此舉令當地百姓驚訝萬分,民間輿論紛紛質疑道:“以新易舊,惡其不華耳。易之而不如其舊,其意果何在?”意思是,如果用更好的匾額替換也就罷了,結果這個新的還不如舊的好,那換了它到底是要達到什麼目的呢?

這時魏仲昌現身了,他憑借過硬的軍事素養和超人的分析能力,做出了大膽的判斷:“劉蘊古者,真奸細也!”他說,劉蘊古掛出這個帶有職務和姓名的牌子,明擺著是通知其他金國同夥自己在這裏,可以找機會與自己聯絡。用今天的話說,這就是個秘密交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