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
閱讀下麵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個學校關於利用黑板有如下幾項規定:
1、檢查板書字體的大小,確保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能夠看得清楚。
2、利用上半部分,隻有在確定後排的學生不會被前排同學擋住時,才使用黑板的下半部分。
3、列出上課計劃,將要討論的問題寫在黑板上,這樣你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時,學生仍然能夠看到問題。
4、在黑板上寫字,背對著學生時就不要再講課了。
5、盡量課前在黑板上寫好板書內容,使學生對將要上的課的內容綱要有個大致了解。
6、將學生的話寫在黑板上。
7、讓學生有機會在黑板上寫字。
8、慎用黑板擦。在擦去學生所說或所寫的觀點之前,再進一步強調這些觀點的價值。
一塊小小的黑板竟然衍生出了如此多的“文章”,不知你有何感想和聯想?請從整個材料出發或歸結材料的某一方麵加以立意,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寫作導引
讀這樣的材料,相信許多人都會有被震撼的感覺。在黑板上寫字,這是看上去“根本不值一提”的問題,竟然會滋生出這樣多的講究。使用黑板的這些“規定”實際上是一些細節,細節的注意折射出的是對每一個孩子的關注。從整個材料出發思考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立意:愛在細節(細節裏的關愛);如果從局部考慮,八條規定,至少包含著三個層麵的意思:第一條和第二條將關注的目光鎖定最後一排,反映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一切教育資源的思想。可就此立意,也可從這個角度思考,聯想引申到社會上其他方麵的公平問題,從而提出自己的主張。第三四條“列出上課計劃”、“盡量課前在黑板上寫出板書內容”這些方法節約了很多課堂時間。可以理解為怎樣用較小的教育成本換來教育的最大產出,從而引申出成本與產出的話題,可以立意為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效益(產出)。再其次,這些規定還體現了課堂的互動給學生的極大尊重,特別是第六七八條“將學生的話寫在黑板上”、“學生有機會在黑板上寫字”等,課堂師生共建,彼此尊重,就有了尊重的話題,可取“放低目光,懂得尊重”等立意。
當然,不管從哪個角度立意,我們都可以就教育本身從某個點往深處開掘,也可以從內在的體驗出發拓寬外在的視野,從人生、社會等方麵著眼,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主張。
命題
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在《我在》一文中寫道:“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確實,在,讓我們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在,讓我們享受了很多的快樂與幸福。請以“在”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
寫作導引
結合材料,理解“在”的含義:“在”強調的是生命的存在,是人活著的狀態,意識到我“在”,聯想到他“在”,心中便充滿著幸福與溫暖。這樣看來,人活著,生命存在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然而,如果立意隻是停留於這個層麵,就顯得太過膚淺。由此更深入地思考,可以作這樣的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