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部耐看的書,隻要你仔細地閱讀,你就會發現許多真理;生活是一首深奧的詩,隻要你細細品味,你就會體味出其中的美好滋味;生活是一曲經典的歌,隻要你去反複吟唱,你會為之陶醉……

秋天的一天,我漫不經心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在一次不經意的抬頭中,我看見一片枯黃的樹葉正悄然地被風牽引著離開枝頭,飄飄忽忽,蝴蝶般在空中盤盤旋旋,翻翻滾滾,是那樣的不忍離開,不忍離開滋潤了她的樹枝,讓樹枝孤零零地在秋風中寂寞哀然。可她無法抗拒命運的主宰,春榮秋謝是她生命的規律,她隻能將對樹枝的滿腔眷戀付與秋風,黯然地離去。她在空中翻滾數匝後,當她接近地麵時,那枯葉卻落得極其疾速,府衝一般撲向樹下的泥土。泥土上有她昔日同根的許多姐妹,她們都象她一樣經曆了這樣一場生離死別的過程。

當她躺在她的姐妹群中,躺在大地懷裏的時候,她一動不動,安靜祥和,似乎臉上帶著一份燦然的笑意。

眼前的情景,讓我忽然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詩句來。這是詩人讚美梅花的奉獻精神的。眼前的這片枯葉、這樹枯葉不也正是“葉落成泥更護葉”嗎?她們躺在泥土中腐爛,變為養料,源源不斷地輸送給樹幹、樹枝,讓來年的樹木更加蔥籠,樹葉更加青翠。這些枯葉的胸懷是多麼寬廣啊!

我一邊走一邊想:人們常說,特別是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常說,作為一個人,必須具有奉獻精神,對社會、對他人。可我一直認為這隻不過是在公開場合所說的一些冠冕堂皇的話,生活中未必真有人能如此。特別是在這“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競爭激烈的時代,恐怕大家所想到的都隻能是自己吧!可是眼前的枯葉卻讓我明白了,生存要有競爭,但生存更要有奉獻,隻有奉獻才能更好地生存。

這是一個多麼樸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啊!平時,我們在書本上也見到過,可我總認為這隻是作者的美好願望,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樣,隻可能是作者的虛構,是作者的美好向往;在媒體的宣傳中聽到過,可我總覺得作為大眾的輿論,他隻能說這些動聽的東西。至於社會的真實的一麵隻能靠我們自己去體會。可是今天,這無意間的一瞥,卻讓我發現了生活中的硧有這樣一個真理。

點評

文章開頭用詩一般的語言對生活所作的詮釋,旨在告訴我們:隻有用心觀察生活,才能發現生活的哲理,同時開門見山,點明題意。

接下來形象地描寫了眼前的一片落葉,並由這片落葉展開聯想,挖掘出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

結尾部分的議論抒情,既能在結構上起到首尾呼應的作用,又能在內容上升華主題。特別是“生存要有競爭,但生存更要有奉獻,隻有奉獻才能更好地生存。”這一點睛之句,讓這平平常常的題材色彩頓生。這就是一種“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