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
我的視線裏多出了幾個紅框框,同時也看見了小瓷瓶的內部。
紅框框鎖定了一陣之後,鎖定了小瓷瓶的三個部位,瓶口,瓶腰和瓶底。
瓶口紅框框注解:瓷製瓶子,生產年份2013年。
瓶腰紅框框注解:瓷質瓶子,生產年份2013年。
瓶底紅框框注解:瓷質瓶子,生產年份2013年。
徹頭徹尾的假冒貨色。
嘿嘿,這就是我破妄秘術的能力,我怎麼不早用這種秘術來玩古玩呢。
2013年出的古玩?這是什麼古玩哦?
不過破妄秘術不能動,隻要稍稍一晃動,那眼睛的透視和紅框框的注解鎖定就會失去作用。
盡管如此,也很強大了。
我把玩著一個又一個的古玩,一旁的攤主也熱情的上來招待道:“喲!小哥,你真有眼力啊,你手上捏的這個瓷碗,這可是商朝的。”
商朝的,你這是上周的吧!我心裏鄙夷道。
別說紅框框已經給出了年份注解,就說從我昨天看的《青花起源》那本書裏的記載來看,他手中小瓷碗的圖案美輪美奐,花枝招展,明顯是想做出宋朝青花的效果。
我以前還看過關於瓷器的書,書裏麵說商朝雖然有瓷器,但隻有那種很粗礦幾乎沒有圖案的瓷器,有兩圖案都不錯了,更加別說有宋朝青花瓷了。
我默不作聲的放下瓷瓶,正準備走,突然瞧見身邊有一個黑色的小木匣子,上寬下窄,像是一個小小的黑色棺材。
我的目光已經穿透了小木匣子,直接看到這個東西的內部,同時,紅框框有五個接連鎖定住了小木匣子的五個部分。
我本來打算隨便瞧瞧的,豈料一眼瞧過去,還真是瞧到一好東西。
就是現在我正盯著的木匣子。
紅框框一共鎖定了五處。
第一處是木匣子的盒蓋,紅框注解:檀香木盒蓋,生產年份1875年。
第二處是木匣子的盒身,紅框注解:檀香木盒子,生產年份1875年。
第三處是木匣子的狹小處的木釘子:紅框注解:鐵木木楔,生產年份1870年。
這個木楔,我可是在一書上瞧見過,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螺絲,古時候沒有螺絲,想要凝成一個堅固的結構,必須要依靠木楔。
木楔有時候是梯形,下窄上寬,有時候就是薄薄的一片。
而這塊木楔就是最常見的梯形。
整個木楔子,都是1875年做的,我配合著注解回憶了一陣:1875年,那就是清朝了。
清朝的木盒子,能值多少錢不好說,至於檀香木的材質嘛?我看過的書裏介紹檀香木是一很名貴的木料,很值點錢。
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在木匣子裏麵,還安安靜靜的躺著一個像是現在裝婚戒般大小的紅木盒子,表麵用黑色的線條刻畫著不少神神鬼鬼,這些神鬼一個個凶神惡煞的,要吃人似的,雪白獠牙,赤紅著眼睛。
紅木盒子被我眼中的兩個小框框鎖定。
我眼中的小紅框,一個鎖定在紅木盒子的表麵,一個鎖定在紅木盒子的裏麵。
鎖定紅木盒子表麵的紅框框注解:紅衫木,生產年份549年。
而鎖定在紅木盒子裏麵的紅框框,根本沒有注解。
“莫非是能量太弱了?”我心裏想著。
他估摸著連續兩層木頭,紅框框鎖定能量不穩定,所以給不出注解。
雖然紅框框注解進不去,但我的視線也透視不進去,隻瞧見紅木盒子的表麵腰封上,刻著一排黃豆大小的字:“崔暹死鑒,直謝曾經王恩。”
我瞧見了字,卻瞧不見裏麵到底是什麼東西,弄得心裏癢癢的。
“549年?那是南北朝的時候,好像是那個很殘暴的昏君執政吧?”我對曆史類的書籍是有些偏愛的,但南北朝畢竟是華夏的冷門朝代。
我一時有些忘卻,對那個時候的曆史有些記憶模糊。
我連忙掏出手機,打開百度瀏覽器,搜索了南北朝的信息條,看了一兩分鍾,加上腦海裏的書本記憶,差不多把那個朝代給拚齊了。
這個崔暹是誰?是高洋的心腹。
高洋又是誰?那是北齊的開國皇帝神武帝高歡的兒子。
這個木匣子,來頭不小啊!
我下定決心,要將這個木匣子弄到手,伸手按住了木匣子,問一臉熱情的攤主:“老板,你們這裏的東西,做得都不好,就這個,仿得還算個樣子。”
“喲?小哥?識貨啊。”攤主豎起了大拇指:“這玩意兒,可是正兒八經的檀香木,你知道檀香木多貴嗎?”
“啊?”我吸了一口氣,我瞧這攤位上所有的貨色,都是假冒貨色,以為這老板不知道這是檀香木呢呢,原來這老板對自己的貨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