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祈墨王朝的下虞縣有三大勝景,沂水上的無邊風月,煙雨中的三千樓台,素秋裏的十裏楓林。
沂水是浩淼平湖,子夜時分,泛舟其上,頗為風雅。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一輪月魄垂掛於天幕,倒影宛若碎玉,時時有雅興之士伏身下腰一手斯文得提著衣裳下擺,一手陰柔得伸入水中去撈那水中月。
未多時,岸上之人便能聽到那慘絕人寰的求救聲,與豬嚎別無二樣,甚至更為淒厲,舉目細望,雅興之士的小舢板往往側翻了,湖中央露著一個黑漆漆的腦袋以及兩隻朝天舉的白生生的手臂。那終年生活在湖上的船老大們便清清嗓子,吆喝一聲,“一人落水,全家吃飽。今日賺三十兩喲,一條命哩——”
聽到那興高采烈嘹亮的吆喝聲,那些雅興之士通常會拍打著水麵氣急敗壞得大喊大叫:“趁人之危啊,小人作風呀,我一代名士兮,豈能成全了你們這些銅臭之徒矣?”
船老大們冷冷得瞥他們一眼,頭一揚,再一喊,“一人淹死,全村不愁。明日撈屍體喲,賺五十兩哩——”
眼見著屍體比活人還費錢,那些雅興之士隻得應承了那三十兩。船老大們把自己的小渡船挨近雅興之士的舢板,如拎瘟雞一般一把拎起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雅興之士。
月光之下,那些雅興之士濕答答得站著,一把鼻涕一把淚,哆哆嗦嗦得摸著兜裏的銀兩,淒慘得如一條落水狗,斯文盡掃地。
因而沂水風月是應驗“裝逼被雷劈”的絕佳寶地。
煙雨乃江南的煙雨,那春日裏的濛濛細雨,偏惹情絲,癡情兒女相依相偎,共賞一城樓台,雨碎江南。
有道是“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相愛總有一日會相傷,綿綿春雨也會變成肅殺秋雨。那感傷情殤之人,到了此時,滿目的荒涼蕭條之景,增添了心中的愁苦,哀傷淒婉更是無處排遣,不由得踏上那百尺樓台,哭天喊地,“蒼天啊,我不活了!”人們舉目四望,一翩躚身影如雲鶴般筆直墜落水中。那瀟灑的,優美的,婉約的弧線,下虞縣的畫師們不勝感慨,用著他們的羊毛軟毫、如椽巨筆細細描繪,一時廣為人所稱道。
因而煙雨樓台深刻得說明了什麼叫“秀恩愛死得快”。
素秋楓林則是絕美之境,落日黃昏,一紅衣女子靜立在絢麗淒美的楓林中,她那緋色衣袂被勁風吹起,隨著萬千枯葉一起翻飛,豔比朝霞,燦若海棠。她凝眸悵望,一抔愁緒,滿麵憂色,眉宇之間蘊藏著入骨的相思。
此情此景,料想她一定是在等候什麼。
刀光劍影,殺氣衝天,下虞縣的劍客們往往抉擇在此處比劍,起初大抵多是為了切磋武藝或者快意恩仇,後來漸漸變為俘獲美人芳心的手段,刀劍相擊,拳腳相加之時想著一個感天動地的英雄救美傳奇。
但如果經曆一場血雨腥風後救的美人就是個少了一把胡子的女張飛呢?
那些遭此打擊,英雄氣短的劍客往往舉起那寒光凜冽的寶劍朝自己的脖子抹去,就地掩埋了自己。唉,此處也確實是一個風水寶地,據說底下是一條龍脈,當年祈墨的冷泉帝還曾打算過把皇陵建於此,怎奈這地此山喚作“母豬籠”,冷泉帝嫌名字不好聽,隻得作罷。劍客埋葬於此也不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