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知識,助你擺脫發燒恐懼症
家有兒女
作者:肖園
兒科門急診醫生常常會碰見這樣的情況,小朋友剛剛發燒第一天,已經被著急的爸爸媽媽反複帶著去看醫生三四次了,有的甚至跑了好幾家醫院。我碰到最極端的,竟然從蘇州跑到了上海。對於孩子發燒,家長如此焦慮,患上“發燒恐懼症”,究其原因,還是沒有正確認識發燒這種現象。
為什麼會發燒?
兒童發熱的常見原因主要是感染性疾病,通常有普通感冒或流感;呼吸道感染(如喉炎、支氣管炎、肺炎);胃腸道的感染。有時候疫苗接種後也會出現低至中度發熱,這是因為有些疫苗本身就是死的或者活性非常低的病原。當病原微生物(包括各種病毒、細菌、支原體、寄生蟲等)侵入我們的身體後,發熱作為一種保護機製,它的出現代表著身體正在調動自己的免疫大軍與病原體進行搏鬥。事實上,如果有人被發現存在感染症狀,但卻不發熱,常常代表著更重的病情和不良的結局。
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發燒?
很簡單,量體溫。由於兒童不易獲得直腸溫度(俗稱肛溫),家長多可用電子體溫計測量腋窩、口腔和額頭的溫度。這幾個部位的正常體溫分別是:腋窩<;37.2℃;口腔<;37.8℃;額頭<;38℃。由於這幾個部位溫度受測量時間、環境影響較大,如果測出的溫度並沒有顯著增高,一般可以隔半小時再次測量。4歲以上的孩子用電子體溫計測量口腔溫度是比較可靠的。
在測量體溫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1.量口腔溫度時應保證此前半小時內未攝入熱的或冰的食物;2.測量前應避免劇烈活動、哭鬧,因為這些也會導致體溫上升。
雖然在醫學上我們將發熱分為低、中、高和超高熱,但除超高熱外,發熱的高低並不總是和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需要結合孩子的其他表現進行判斷。
發燒會把腦子燒壞麼?會燒成肺炎麼?
除了體溫超過41℃的超高熱,發燒通常不會給其他內髒造成損傷。坊間經常傳言某某某發燒燒成了“腦炎”、“肺炎”……真實情況卻是—這些感染性疾病早期症狀就是發熱,是因為生了“腦炎”、“肺炎”才發熱,隻不過最初期沒有其他表現,很難發現。
什麼時候要去就醫?
小於3個月的寶寶,隻要出現發熱,即使當下看上去精神狀態不錯,也應該就醫。原因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免疫力差,感染不易控製,細菌性感染很容易造成敗血症而出現危重的情況。一般這種情況下,醫生都會根據情況建議留院觀察24~48小時並經驗性地應用抗生素治療,直到排除了細菌感染。
如果有以下情況,建議去醫院:
l發熱超過3天;
l發熱,並出現煩躁、拒食;
l口溫>;39℃,持續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