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區科協專版
專欄
青浦區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珠聯璧合 相得益彰 協同發展
位於澱山湖畔的青浦區是上海陸域範圍內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地處上海從東至西“黃金發展軸線”,是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功能承載區、郊區發展服務經濟的先行區。
作為2010-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範區,近年來,青浦區不斷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創新工作手段,夯實科普陣地。目前已建成全國科普教育基地5家,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18家,區級科普教育基地31家。同時青浦區大力推進科普教育基地“一家一特色”工作,形成各類基地珠聯璧合、協同發展的大好局麵。
今年起舉行的科普教育基地親子實踐活動,更像用一根紅線將這些散落在各處的珍珠串成一條美麗的項鏈,進一步發揮科普基地的教育功能,把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能普及到更多家庭。
青浦科普教育基地巡禮
集科學種養和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國家級枇杷園
占地400畝的青浦枇杷教育基地主栽白沙枇杷,是集枇杷種植、立體養殖、科普教育和觀光農家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休閑園,2011年被命名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基地以“研究所+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枇杷種植和深加工,指導服務種植基地5個,輻射帶動青浦及其周邊100多戶農戶的枇杷種植和銷售。“滬香”牌枇杷被國家農產品認證中心認證為綠色產品,“滬香”枇杷被命名為“上海名牌產品”。2014年,基地被命名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示範基地,上海市第一家“中國農技協青浦枇杷種植與加工技術交流中心”掛牌成立。2015年,基地被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青浦博物館采用高科技手段展現青浦曆史
青浦博物館座落在青浦區崧澤廣場,建築麵積約8800平方米,由著名建築設計大師邢同和設計。建築主體材料為五個相交的橢圓體,其外形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采用了先進的建築裝飾材料,玲瓏剔透,熠熠生輝。
整座大樓因五個橢圓而分為五個主要區域。中間部分為大堂,以8米高的大型石材淺浮雕《青龍賦》為主題背景,莊重而典雅,是為觀眾提供服務和休息的公共場地。東、南兩翼是陳列區域,陳列麵積達3100平方米,陳列展出了1200餘件青浦文物精品。新館打破了傳統的文物陳列模式,以現代博物館傳播學的新理念為宗旨,采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將文物陳列與場景複原、精美資料圖片、多媒體輔助等手段相結合,使觀眾能夠輕鬆、明了、愉快地認知青浦曆史,解讀古代上海。青浦博物館還定期開展科普宣傳、科普活動。
青浦循環農業科普教育基地形成四大科普品牌
上海青浦循環農業科普教育基地作為集科技示範、展覽培訓、科普旅遊、谘詢服務為一體的農業科普示範基地,多年來,堅持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生態農業、優質稻米、特色菌菇、有機蔬菜、名優漿果等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優化環境,推動各個產業的標準化建設和運營,積極推進“優質種源、品牌水稻、設施菜田、特色林果、特種水產、生態園林”六大產業片,形成了“一粒米、一隻菇、一棵菜、一枚果”的四大科普品牌。基地大力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和培訓,進行科學生產示範,引導農民致富。2011年基地被認定為上海“科普惠農興村”示範基地、上海科普體驗實踐基地。2012年榮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並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2014年建立上海市院士專家服務中心,2015年被認定為青浦區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和青浦區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四季百果園月月飄香誘人采摘
上海四季百果園,位於江南古鎮朱家角西側,占地麵積640餘畝,園內景色怡人,季季有花,月月有果。基地以低碳生活為前提,體現都市休閑特色、生態采摘為主的科普教育內容,經過數年的探索與發展,目前已形成科普、展示、采摘三個特色教育基地。